[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9369.1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董爽;王伯芝;乔南;袁言臣;罗威;张传强;张冬冬;代长顺;赵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5/04;E02D3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原位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管廊长度方向在管廊两侧打入多个升降桩;沿管廊长度方向,在管廊两侧的地面架设支撑梁,并在支撑梁安装顶升件,将顶升件与升降桩连接;对管廊的一侧进行开挖,形成施工坑,在施工坑内施工导向筒,使得导向筒一端穿过一侧升降桩,另一端伸出至土体外部;将支撑杆置入导向筒中,并沿导向筒行进,直至支撑杆穿过另一侧升降桩;顶升件带动升降桩提升,直至支撑杆与地下管廊接触,对地下管廊进行支撑;在地下管廊安装位移监测件,本发明的方法施工简单,有效保证了管线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城市深基坑施工上部存在较多管线,在管线迁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迁改路由、时间、造价成本过高等不具备进行迁移改造的情况,需要对深基坑上部无法迁改的管线进行原位保护,常规施工方法通常采用单纯的上部悬吊下部支撑的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发明人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线发生位移、管廊发生沉降和变形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能够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且保证管线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管廊长度方向在管廊两侧打入多个升降桩;
沿管廊长度方向,在管廊两侧的地面架设支撑梁,并在支撑梁安装顶升件,将顶升件与升降桩连接;
对管廊的一侧进行开挖,形成施工坑,在施工坑内施工导向筒,使得导向筒一端穿过一侧升降桩,另一端伸出至土体外部;
将支撑杆置入导向筒中,并沿导向筒行进,直至支撑杆穿过另一侧升降桩;
顶升件带动升降桩提升,直至支撑杆与地下管廊接触,对地下管廊进行支撑;
在地下管廊安装位移监测件。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桩采用钢板桩,所述钢板桩顶部固定吊装耳板,底部设有孔洞。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采用碳钢镇静钢板,钢板桩的外表面涂覆防腐防火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采用振冲成桩或挖空成桩。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件通过拉索与升降桩连接。
进一步的,管廊两侧的相邻两个升降桩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支撑杆两端部穿过两侧的升降桩后,将导向筒抽出。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采用贝雷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采用实心金属杆,其两个端部设有多个卡板,所述卡板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卡板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弹性件。
进一步的,当位移检测件检测得到的位移值大于设定值时,顶升件工作,对地下管廊进行顶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采用在管廊一侧开挖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施工相对简单、施工速度快,经济成本低,节省工时且环保,且工人施工作业环境好,劳动强度低。
2.本发明的地下管廊原位保护方法,具有位移传感器和顶升件,能够随时监测地下管廊的位移,并利用顶升件和支撑杆调节地下管廊的平整度,防止其沉降和变形,不但节省人力还能保证管线被有效保护,有效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93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斑均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质勘察用便携勘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