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褐藻胶裂解酶突变基因、褐藻胶裂解酶突变体、含该突变体的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9613.4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凯;迟艳;李峰;王学江;于蒙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60 | 分类号: | C12N15/60;C12N9/88;C12N15/70;C12N1/21;C12P19/00;C12R1/19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姜宏艺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褐藻 裂解 突变 基因 突变体 工程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藻胶裂解酶突变基因、褐藻胶裂解酶突变体、含该突变体的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还公开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该新褐藻胶裂解酶的突变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用该菌株异源表达来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突变体mAlgNJU‑03,具有降解褐藻酸钠制备褐藻酸钠寡糖并改变了寡糖聚合度的功能。本发明提供的褐藻胶裂解酶突变体mAlgNJU‑03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医药及海藻遗传工程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褐藻胶裂解酶突变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海藻资源。褐藻主要包括海带、裙带等,其细胞壁中富含的褐藻胶是一种直链酸性多糖,在天然状态下,褐藻胶的主要存在状态为水溶性的褐藻酸钠(sodium alginate)、褐藻酸钾等褐藻酸盐类和水不溶性的褐藻酸(alginic acid)。目前市场上的褐藻酸钠(商品名为海藻酸钠)或其他褐藻酸盐主要是从褐藻中获得。研究发现降解褐藻酸钠所得到的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比如免疫调节、促生长、诱导植物抗性和提高蛋白质稳定性等,因而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和医药等领域(刘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201-204)。褐藻酸钠可用多种方法降解,包括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酶降解法。化学降解法以酸降解为主,但该方法降解条件难以控制,操作较复杂,耗时长。物理降解法包括辐射法和超声法等,一般与其他降解法一起使用,降解产物的极限分子质量为50kDa左右,不易制得寡糖。而用褐藻胶裂解酶降解褐藻酸钠具有降解条件温和,得率高等优点,且因为酶的底物专一性,能为后续研究寡糖化学结构提供信息,故而褐藻胶裂解酶逐步成为优先降解褐藻酸钠的方法。另外,褐藻胶裂解酶还能应用于肺囊肿性纤维化症的治疗、海藻饲料加工及海藻遗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Wong TY et al.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2000,54:289-340)。
褐藻酸裂解酶来源于海洋动植物和多种微生物(包括海洋细菌、土壤细菌和真菌)。褐藻酸钠裂解酶按其底物专一性可分为两大类:1,4-D-甘露糖醛酸片段裂解酶(EC4.2.2.3)和1,4-L-古罗糖醛酸片段裂解酶(EC 4.2.2.11)。至今,褐藻胶裂解酶的生产大多依赖原始产酶动植物或微生物来获得酶蛋白,此种方法虽然能有效的获得一定量的酶蛋白,但产量有限,成本较高,较难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利用基因工程高效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技术方法。Dong Eun Kim等根据已知的相关功能基因的相似序列设计PCR引物,从Streptomyces sp.ALG-5菌株中克隆到了一个褐藻胶裂解酶突变基因,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Kim et al.MarineBiotechnology.2009.11:10-16)。采用这一策略必须对相关基因序列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设计PCR引物,并且找到的是某一类结构或功能相似蛋白质中的新分子,较难发现全新的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9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气凝胶微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井下切割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