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网格布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0413.0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武博;罗仕刚;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06 | 分类号: | B29C70/06;B29C70/42;B29C70/54;B29C33/44;B65H18/10;D03D15/00;D06B3/10;D06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文峰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西青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网格 生产工艺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格布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工艺步骤包括编织处理、浸胶处理、收卷处理、固化处理及脱模处理,通过编织、浸胶、挤胶、合并、收卷、降温及脱模等多个流程实现流水线生产,优化浸胶方式,使碳纤维网格布浸胶充分,浸胶设备将碳纤维网格与脱模布同时合膜收卷,脱模后可提高碳纤维网格表面纹理,提高了碳纤维网格与砂浆的层间剪切强度,同时,浸胶设备实时调整碳纤维网格的张力,避免了碳纤维网格鼓包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网格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网格布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碳纤维网格布作为一种工程上适用广泛网格织物,性能良好,可承受横、纵向载荷,锚固效果好,占用空间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但是,碳纤维网格的工艺稳定性控制有较大难度。由于碳纤维网格布的表面惰性较大,材料复合过程中易产生界面层间滑移失效,现有的碳纤维网格的生产工艺对增强界面粘结强度的生产工艺未给出解决方案,而且,现有的纤维网格生产设备一味追求生产效率,却往往忽视了纤维网格的产品品质,常见的产品外观问题包括:碳纤维网格布浸胶不充分,成品品质差,网格纬线不直、经线分离。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碳纤维网格布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依次为:
1)编织处理:按所制备的碳纤维网格坯布的宽幅、网孔分布,计算出碳纤维网格布所需纱线总数,有序地将备好的纬纱与经纱编织成碳纤维网格布;
2)浸胶处理:将编织完成的碳纤维网格布放置在原材辊上,然后将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的一端经过所述浸胶槽上的第一浸胶辊的下方,并穿过第一浸胶辊与第二浸胶辊之间的缝隙,经过第二浸胶辊的上方后,穿过第二浸胶辊与第三浸胶辊之间的缝隙,再经过第三浸胶辊的下方,保证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充分浸胶,然后对浸胶完成后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进行挤胶,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穿过两个挤胶辊之间的缝隙,靠近所述第三浸胶辊的所述挤胶辊逆时针转动,远离所述第三浸胶辊的所述挤胶辊顺时针转动,挤掉所述碳纤维网格布表面的多余的胶液;
3)收卷处理:将从两个所述挤胶辊之间穿出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经过第一支撑辊的上方后,再从第二支撑辊的下方经过,用于改变牵引过程中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的牵引方向;经过所述第二支撑辊下方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再绕过第一合膜辊的下方,经过第二合膜辊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合膜辊上设置的特制膜在所述第二合膜辊的上方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和特制膜被共同牵引至第一收卷辊,绕过第一收卷辊的下方再经过第二收卷辊的上方,使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和特制膜充分平整的合并在一起,然后在第三收卷辊上完成收卷工作;
4)固化处理:在下卷后的碳纤维网格布的收卷端部铺设一层隔离膜,再将其放置于固化设备中进行碳纤维网格复合材料的固化,固化完成后进行脱模处理;
5)脱模处理:将待脱模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放置在温度为50℃-60℃之间的控温箱内的脱模原材辊上,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的端部通过所述控温箱的底部的条形通孔穿出至控温箱的底部外侧,并绕过位于控温箱正下方的第一牵引辊的下方,再经过第二牵引辊的上方绕至脱模支架上的第三牵引辊的下方,穿过第三牵引辊与第四牵引辊之间的缝隙,经过第四牵引辊的上方绕至第三支撑辊的下方,取下待脱模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的一端的隔离膜,将分离的脱模布绕过脱模收卷辊的下方,将分离的碳纤维网格布绕过成品收卷辊的上方,同时完成对脱模布及碳纤维网格布的收卷工作。
优选的,所述经纱包括热熔胶线和碳纤维纱线,所述热熔胶线位于所述碳纤维纱线的上方。
优选的,将收卷完成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的尾部与第二卷碳纤维网格布的首部各10-15厘米通过胶带进行双面粘贴。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端部铺设的所述隔离膜的长度为50-80厘米。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另提供一种碳纤维网格布的生产设备,包括编织设备、浸胶设备、收卷设备、固化设备及脱膜设备;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0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