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负极结构及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0767.5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8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五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50/4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严诚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负极 结构 电池 | ||
1.一种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膜体(12);
所述膜体(12)上开设有吸附通道(15),且所述吸附通道(15)的内壁上设有金属吸附层(16),所述金属吸附层(16)用于吸附锂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吸附层(16)和所述吸附通道(15)的开口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通道(15)贯穿所述膜体(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12)包括第一隔膜(121)和第二隔膜(122),所述第一隔膜(121)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隔膜通道(1211),所述第二隔膜(122)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隔膜通道(1221),所述第一隔膜(121)和所述第二隔膜(122)贴合,且所述第一隔膜通道(1211)和所述第二隔膜通道(1221)连通,以共同形成所述吸附通道(15);
部分所述金属吸附层(16)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通道(1211)上靠近所述第二隔膜通道(1221)的内壁上,部分所述金属吸附层(16)设置于所述第二隔膜通道(1221)上靠近所述第一隔膜通道(121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膜通道(1211)包括相互连通第一吸附段(1212)和第一吸附凹槽(1213),所述第二隔膜通道(1221)包括相互连通第二吸附段(1222)和第二吸附凹槽(1223),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位于所述第一隔膜(121)上靠近所述第二隔膜(122)的侧面,所述第二吸附凹槽(1223)位于所述第二隔膜(122)上靠近所述第一隔膜(121)的侧面;
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吸附凹槽(1223)的开口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一隔膜通道(1211)、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所述第二隔膜通道(1221)及所述第二吸附凹槽(1223)共同形成所述吸附通道(15),且所述金属吸附层(1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吸附凹槽(1223)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的侧壁偏向所述第二吸附凹槽(1223)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吸附凹槽(1223)的侧壁偏向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沿所述第一隔膜(121)上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所在的侧面延伸,所述第一吸附段(1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吸附段(1212)依次沿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的底壁,以与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一条所述第一吸附凹槽(1213)与多个所述第一吸附段(12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负极结构(10)包括多个所述膜体(12),多个所述膜体(12)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膜体(12)各自的所述吸附通道(15)连通。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负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07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调节力反馈的扳机及人机交互设备
- 下一篇:一种蒸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