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跨语言跨平台的运维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1425.5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5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何红;张振;杨雨虹;韩晓宁;白正;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0 | 分类号: | G06F8/60;G06F8/65;G06F11/3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于瀚文;胡建华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语言 平台 配置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跨语言跨平台的运维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配置存储模块:将配置信息存储在zookeeper中;配置管理模块:读取配置存储模块中的配置信息并进行修改,对修改后的配置保存,自动推送配置值的变更情况给配置监测模块;配置监测模块:接收kafka报文,进行解析,将变更后的配置信息存储在模块自身的内存中,以共享内存的方式对外提供。该系统通过结合zookeeper、kafka、分布式和共享内存等技术,实现了混合架构中多个软件模块的配置项信息的集中管理、批量修改、变更检测、自动更新、配置信息的本地文件持久化和动态重启加载,提升配置信息自动更新的时效性,提高自动化运维的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跨语言跨平台的运维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C/S和B/S混合架构的软件系统中,系统由多个软件模块组成,各个软件模块混合部署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中如windows、linux或unix等。同时,不同的软件模块由不同的程序语言实现,如java、C++、python或shell等。各个软件模块启动时需从软件模块自己的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项信息,不同软件模块的配置文件名称不同,文件格式也不同如*.properties文件、*.ini文件或*.conf文件等,存储在配置文件中的待加载配置信息也不尽相同,如软件模块A要加载mysql数据库地址、策略开关和消息通信方式等,软件模块B要加载mongo数据库地址、时间阈值参数和消息通信方式等,软件模块C要加载mysql数据库地址、mongo数据库地址、港区名称和消息通信方式等,不同的软件模块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配置如mysql数据库地址、mongo数据库地址、消息通信方式等,每个软件模块也有本模块独有的一些配置信息如策略开关、时间阈值参数等。换言之,系统的全部配置信息散落在不同的配置文件中,这些配置文件散落在不同平台的不同位置,且文件格式不尽相同,缺少对系统的配置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支持分布式地动态更新机制,无法进行自动化运维,比如若mysql数据库的地址发生了变更,则运维人员需要去系统的各个服务器上检查一遍各个软件模块的配置文件,对包含有mysql数据库配置信息的配置文件进行逐个手动修改,修改为最新的mysql数据库地址并保存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该软件模块使得新配置值生效,这种手动修改的方式效率低下,并且容易遗漏,手动操作也容易带来各个软件模块配置加载不同步进而引发系统的功能问题。当前针对纯BS架构或者纯CS架构的软件系统有较好的运维配置管理方法,如sprin-cloud-config、disconf或qconf等,但是对于跨语言跨平台的BS和CS混合架构的软件系统,由于其涉及多个软件模块,软件模块由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部署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中,软件模块的配置文件名称不同,配置文件的格式也不尽相同等,即系统的全部配置信息散落在不同的配置文件中,这些配置文件散落在不同平台的不同位置,且文件格式不尽相同,目前缺少统一的运维配置管理技术,无法对混合架构软件系统中的各类配置信息进行统一修改、变更检测、自动更新、本地文件持久化和动态加载生效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持跨语言跨平台的运维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C/S和B/S混合架构的软件系统中由不同程序语言编写并且部署在不同平台的各个软件模块的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进行人工梳理汇总,抽取其配置信息的配置名称和配置值,将所有配置信息的配置名称和配置值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在zookeeper中;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Google的Chubby一个开源的实现,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组件;
步骤2,对存储在zookeeper上的配置信息进行统一展示和管理,按照运维需要对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的配置值进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1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