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涉水后发动机自动保护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3876.2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3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黄茜;苏宇峰;陈满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D11/10 | 分类号: | F02D11/10;F02B77/08;G08B5/3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卢兰 |
地址: | 5456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涉水 发动机 自动 保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涉水后发动机自动保护系统,包括电源Ⅰ和发动机启动单元,发动机启动单元包括相串联的发动机启动电路和控制发动机启动的点火开关K3,所述点火开关K3的一端接电源Ⅰ的正极,所述发动机启动电路的一端接地,还包括通过监测水位高度断开发动机启动电路的水位监测控制单元。应用本发明的汽车当遇到暴雨、积水等天气,一旦车辆涉水熄火时,通过发动机涉水自动保护系统,可以通过自主判断车辆的行车状态,自动切断发动机启动电路,避免发动机在涉水状态下因人为启动或自主二次启动造成损坏。保护汽车发动机,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同时,广泛适用于所有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也适用于其他没有启停技术的发动机。覆盖面广、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涉水后发动机自动保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新能源、智能控制技术的大量使用,通过感应设备和智能操控系统,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的同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其中,汽车涉水存在安全隐患,引起的财产损失较大。
特别是南方容易出现大暴雨等强降雨天气,容易在低洼的地段积水,造成众多驾驶人员在行车时因盲目涉水而熄火的事件屡有发生。在汽车涉水行驶通过积水路段时,由于驾乘人员对积水深度的错误判断而盲目涉水,发动机进水、或者因车辆涉水后的二次启动造成的发动机损坏,致使发动机连杆变形,活塞、缸体受损,严重的会导致发动机报废。即使驾驶员购买了车损险,因车辆涉水后的二次启动,造成的发动机损坏,保险公司将不予赔付,同时发动机的维修、更换都将会造成车辆的严重贬值,给驾驶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避免发动机在涉水状态下二次启动的保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改装方便、能有效避免发动机在涉水情况下被二次启动的汽车涉水后发动机自动保护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涉水后发动机自动保护系统,包括电源Ⅰ和发动机启动单元,所述发动机启动单元包括相串联的发动机启动电路和控制发动机启动的点火开关K3,所述点火开关K3的一端接电源Ⅰ的正极,所述发动机启动电路的一端接地,还包括通过监测水位高度断开发动机启动电路的水位监测控制单元,所述水位监测控制单元包括:
为水位监测控制单元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的电源Ⅱ;
当水位高度达到报警水位时导通的水位传感电路;
用于发光提醒司机的发光报警电路,所述发光报警电路接水位传感电路;
用于断开发动机启动电路的触发关闭电路,所述触发关闭电路接发光报警电路;
防止发动机被二次点火的锁定电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水位传感电路包括低水位监测电极A、高水位监测电极B、电阻R1和晶体管V1,所述低水位监测电极A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Ⅱ的正极;所述高水位监测电极B接晶体管V1的基极;所述晶体管V1为NPN型三极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发光报警电路包括晶体管V2、发光二极管VL和电容C,所述晶体管V2的发射极接电源Ⅱ的正极,晶体管V2的基极接晶体管V1的集电极,晶体管V2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VL的阳极,发光二极管VL的阴极接电源Ⅱ的负极;所述电容C的正极接晶体管V1的基极,电容C的负极接晶体管V2的集电极,所述晶体管V2为PNP型三极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触发关闭电路包括电阻R2、晶体管V3、晶体管V4和继电器KM1,所述电阻R2的一端接晶体管V2的集电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晶体管V3的基极,晶体管V3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V3的集电极接晶体管V4的基极,晶体管V4的发射极接电源Ⅱ的正极,晶体管V4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M1的线圈一端,继电器KM1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Ⅱ的负极,继电器KM1的触点K1-1与点火开关K3串联,所述晶体管V3为NPN型三极管,所述晶体管V4为PNP型三极管,所述触点K1-1为常闭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3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