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轮廓点集的行星表面导航路标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4541.2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6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圣英;修义;崔平远;徐瑞;梁子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58 | 分类号: | G06V20/58;G06V10/44;G06V10/74;G06K9/62;G01C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轮廓 行星 表面 导航 路标 匹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轮廓点集的行星表面导航路标匹配方法,属于深空探测领域。本发明探测器分别对行星表面图像A和数据库地图B进行导航路标边缘的检测和拟合,通过导航路标拟合轮廓离散化,获得轮廓点集坐标。计算所得的离散点集的相似度距离。选取点集相似度矩阵中数值最小的三对导航路标作为有效匹配路标,并计算单应性变换矩阵。由单应性变换矩阵求取待匹配图像导航路标中心坐标的仿射变换坐标,利用图的导航路标中心像素坐标计算距离偏差,构造匹配距离矩阵并搜索匹配距离最小的导航路标作为匹配路标。本发明匹配适用对象更加广泛,可对光学图像中陨石坑、岩石、沟壑等地形进行同时匹配,适用于序列图像以及数据库地图的匹配和跟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轮廓点集的行星表面导航路标匹配方法,特别适用于深空探测导航过程中序列图像的匹配和着陆图像与数据库的匹配,属于深空探测领域。
背景技术
行星探测将是未来深空探测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其中行星表面地形特征的匹配是光学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深空探测航行距离远、通讯时间长,传统的基于地面测控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通讯时延。另外,深空动力学环境复杂,基于地面遥控的导航模式已无法满足高精度导航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使得基于星载计算机的地形特征匹配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陨石坑、岩石、沟壑、陡坡等作为常见的天然地形特征广泛存在于行星表面,在光照条件下具有明显亮暗对比的光学特性,仅需光学敏感器和星载计算机即可实现大范围的检测和提取,处理简单,便于跟踪,为图像匹配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应用前景广阔。因此,以行星表面地形作为导航路标的匹配方法,在行星探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光学图像中行星表面导航路标能否正确匹配已成为决定任务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深空探测器在任务开始之前,通过长时间的观测绘制目标行星全局地图,其中包含导航路标形状轮廓、三维位置等数据信息。在后续的着陆等任务中,探测器实时拍摄目标区域图像,需要获取下降图像中导航路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导航,从而估计自身状态。图像匹配是连接数据库地图和下降图像的桥梁,在导航路标检测和位姿估计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获取导航路标三维位置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导航路标匹配为位姿估计算法提供正确的路标信息,从而确保探测器的导航精度。
由于拍摄环境的不同,行星表面导航路标的成像条件也不同,比如光照角度、拍摄姿态、拍摄距离等。这就造成拍摄图像与数据库地图中的导航路标存在差异,这种拍摄图像二维数据到地图二维数据的线性变换属于仿射变换,即导航路标在两幅图像中存在仿射变换,但是变换前后导航路标图形的平直性和平行性保持不变,这就为路标匹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已发展的行星表面导航路标匹配方法中,主要匹配对象集中于陨石坑路标特征,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图像的互相关匹配方法、基于陨石坑相互关系的匹配方法和基于陨石坑面积比仿射不变量的匹配方法。
在先技术[1](徐田来,崔祜涛,田阳,等.一种基于面积比的陨石坑匹配方法:中国,CN102999915A[P],2013-03-27.),提出一种基于不同陨石坑面积比的匹配算法,首先通过最大稳定极值区域方法对目标图像进行陨石坑配对检测,利用椭圆拟合算法计分别算两幅图像中陨石坑的面积。最后基于Hausdorff距离,对两幅图像中的陨石坑进行遍历并判断相似性,认为相似度最高的两个陨石坑成功匹配。该算法在图像中陨石坑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由于遍历陨石坑的相似度,导致计算量过大,且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匹配率不高,不适用于着陆下降这种实时性要求高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4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劈尖干涉教学辅助调整仪
- 下一篇:振动离心复合环境模拟转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