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拱肋侧向转体对拉架设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4921.6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赵秋;陈鹏;游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4/00 | 分类号: | E01D4/00;E01D11/02;E01D19/16;E01D19/0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转体 架设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拱肋侧向转体对拉架设装置,包括对拉拉索、连续张拉千斤顶、用于安装拱肋的台座,拱肋沿桥长方向设置有两根,两根拱肋对称布置在桥梁轴线左右两侧,台座位于拱肋端部,拱肋端部经临时转动铰与台座相连接,对拉架设前拱肋处于侧卧状态,所述侧卧状态是指拱肋外摆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0度,拱肋上沿其轴向间隔安装有若干连续张拉千斤顶,两根拱肋上的连续张拉千斤顶一一对应设置,两根拱肋上相对应设置的两个连续张拉千斤顶经对拉拉索相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各种跨径的拱桥施工,施工便捷,对于大跨度拱桥,无需设置较高的临时施工塔架,工程造价低,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拱肋侧向转体对拉架设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拱桥跨度逐渐增大,拱肋的施工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拱肋的施工方法常见的有支架法与无支架法施工两类:支架法施工常用于圬工拱桥,但通常需要大量拱架作为临时支撑,拱架的拆除过程复杂,施工费用高,且难以适用于深谷等复杂地形;无支架法施工分为转体施工法与悬臂施工法,其中,转体施工法以平转法应用最多,但当拱桥跨径增加,拱肋过长,转动不易控制;悬臂施工法通过从拱脚处向拱顶悬臂施工两个半拱,最后在拱顶处合龙,但在悬臂施工过程中,多采用大型吊机分段吊装,在高空进行拼装,不仅工期较长,而且需要大量高空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目前对于大跨径拱桥,斜拉悬臂法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先在桥梁两侧架设临时施工塔架,主拱肋分阶段从拱脚向拱顶悬臂施工,用斜拉索将悬臂的拱肋拉在临时施工塔架上。然而临时施工塔架的高度往往远高于拱肋高度,且需要大量的缆索吊机,导致较高的施工成本,没有斜拉桥经济,限制了拱桥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拱肋侧向转体对拉架设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拱肋侧向转体对拉架设装置,包括对拉拉索、连续张拉千斤顶、用于安装拱肋的台座,拱肋沿桥长方向设置有两根,两根拱肋对称布置在桥梁轴线左右两侧,台座位于拱肋端部,拱肋端部经临时转动铰与台座相连接,对拉架设前拱肋处于侧卧状态,所述侧卧状态是指拱肋外摆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0度,拱肋上沿其轴向间隔安装有若干连续张拉千斤顶,两根拱肋上的连续张拉千斤顶一一对应设置, 两根拱肋上相对应设置的两个连续张拉千斤顶经对拉拉索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横向支撑杆,拱肋处于侧卧状态由外侧向内侧侧向转体至两拱肋平面平行前位于加固位置,所述加固位置是指拱肋外摆且与竖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5度,拱肋处于加固位置时,两根拱肋之间将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横向支撑杆相连接,横向支撑杆端部安装有与其相平行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同侧的拱肋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拱肋下旁侧沿桥长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临时支墩,拱肋处于侧卧状态时,拱肋搭设在临时支墩上。
进一步的,所述对拉拉索中部下方设置有临时塔架,临时塔架上顶面安装有供对拉拉索搭设的鞍座。
一种拱肋侧向转体对拉架设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拱肋设计跨度内架设若干的临时塔架与临时支墩;
步骤二:将拱肋搭设在临时支墩上,台座与拱肋连接处安装临时转动铰;
步骤三:沿拱肋轴向间隔安装有若干连续张拉千斤顶,将两根拱肋上相对应设置的两个连续张拉千斤顶经对拉拉索相连接;
步骤四:通过连续张拉千斤顶对拉拉索同步张拉,使拱肋从侧卧状态由外侧向内侧侧向转体至加固位置,随后,在两个拱肋之间设置横向支撑杆,将横向支撑杆端部的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同侧的拱肋铰接;
步骤五:继续通过连续张拉千斤顶对拉拉索同步张拉,同时通过液压缸进行轴向收缩,控制拱肋侧转时的侧转角度,直至拱肋达到平行或内倾的设计位置;
步骤六:拆除与拱肋连接的拉索、拆除临时塔架与临时支墩,对临时转动铰进行完全固结,使得拱肋与台座形成整体,完成拱肋对拉侧向转体架设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4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