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5104.2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亮;赵兴金;王旭彪;赵伟;李新平;薛白亮;谢旻希;任肖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1/02 | 分类号: | C08L1/02;C08L75/06;C08G18/4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愈合 纤维素 塑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的制备方法,以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为原料生成了可愈合的聚乳酸基类玻璃高分子材料,生成的聚乳酸基类玻璃高分子材料具有聚乳酸优良力学强度和韧性的同时也具有氨酯键的动态特性,具有良好的自愈合能力,也可用来增强材料的塑性。同时聚乳酸和纤维素均为可降解原料,制备的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环保性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基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塑料具有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容易被塑制加工成不同形状,耐用、防水、质轻等特点,因此塑料可以应用于包装领域、室内装修、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
柔性电子器件由于优异的弯折、拉伸性能,可广泛用于可穿戴电子等领域,但随之而来的长期弯曲、折叠以及划伤等行为,导致材料受机械损伤,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制造各种可自修复器件不可缺少的部件,具有容易达到的可修复性,可以保证器件损伤后的结构完整性和原有功能的可恢复性。自修复源于生物体在受伤后进行的自我修复行为,而高分子材料在一定周期的使用后,会产生局部的微裂纹,最后导致材料的破坏,因此,将自修复功能引入到了高分子材料中,使得高分子材料能提高自我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随着自修复材料的发展,逐渐从对材料自修复功能的研究,深入到对自修复材料应用的研究,如现在发展较前沿的研究,即自修复型柔性电子器件,包括触变传感器、柔性超级电容器和柔性锂离子电池等。柔性电子器件除了需要具有高的可拉伸性外,还需要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这也是降低材料成本和使用寿命的至关重要的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的制备方法,以克服传统的塑料一旦被刮伤或破裂,修复会很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的问题,本发明能够获得强度大、重量轻且自愈合的纤维素基塑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辛酸亚锡溶于甲苯中,形成辛酸亚锡/甲苯溶液;
步骤二:在辛酸亚锡/甲苯溶液中加入丙交酯和季戊四醇,然后进行加热反应,生成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
步骤三:将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冷却至室温,溶解在等体积的二氯甲烷中,得到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溶液;
步骤四:将异氰酸酯与亚磷酸盐加入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溶液中,得到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异氰酸酯/亚磷酸盐溶液,将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异氰酸酯/亚磷酸盐溶液溶解在等体积的二氯甲烷中,得到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异氰酸酯/亚磷酸盐的二氯甲烷溶液;
步骤五:将辛酸亚锡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辛酸亚锡/二氯甲烷溶液;
步骤六:将辛酸亚锡/二氯甲烷溶液加入端羟基4臂星型聚乳酸/异氰酸酯/亚磷酸盐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得到聚乳酸类玻璃高分子溶液;
步骤七:将纤维素溶解于N-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中,溶解后降至室温备用;将聚乳酸类玻璃高分子溶液逐滴滴入溶解的纤维素溶液中,并辅以磁力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得到纤维素/聚乳酸溶液;
步骤八:将纤维素/聚乳酸溶液倒入聚丙烯模具中并用铝箔覆盖模具,然后将模具在真空条件下干燥,即得到自愈合纤维素基塑料。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的所述辛酸亚锡与甲苯质量比为1:(15~20)。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50~170℃,时间为2~4h。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的辛酸亚锡/甲苯溶液与丙交酯和季戊四醇的质量比为1:(80~120):(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5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