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5713.8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5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凯;李美东;黄秀芳;王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4/28;A01G24/15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桐子 组培苗炼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方法,涉及一种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苗、闭瓶驯化、开瓶驯化、移苗和大棚移栽,选择满足特定要求的山桐子组培苗在特定环境下进行驯化培养,本发明通过对山桐子组培苗炼苗过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控制与管理,所得山桐子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本发明所述的炼苗方法组培苗生根良好、炼苗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高,能良好的保留优良品系的特征特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本发明具有技术简单、便于操作,炼苗移栽成活率高,栽植大田后还苗快等优点,实践证明,实施效果良好,可很好的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方法。
背景技术
山桐子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的落叶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具有速生、果实丰产等特点,其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亚油酸含量大于70%,维生素E含量达0.1%,种子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制造生物质柴油,被誉为“美丽的树上油库”,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但是由于山桐子具有种子小,中皮具有蜡层和油脂的特点,导致播种后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低,且杂草生长快、除草成本高,幼苗易发病等问题。现有的山桐子的育苗方式主要为种子育苗,这种方式得到的植株性状不一,雌雄株比例太小,导致山桐子结果率太低,因此,成功的培苗炼苗方法成为开发山桐子资源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苗:选择生长良好的山桐子组培苗,要求为生根数≥5根,根长≥1.5cm;
步骤二:闭瓶驯化:先从组培室移至室外,但未开组培瓶瓶盖,要求为遮阳50%接受自然光照射,前三天温度保持25±2℃,湿度保持70%,之后按照正常室温与空气湿度培养12天;
步骤三:开瓶驯化:松盖1天,部分开盖1天,完全去盖3-5天,当组培苗叶片出现蜡质层时,炼苗结束;
步骤四:移苗:将组培苗从组培瓶中取出,洗去培养基;
步骤五:大棚移栽:将上述处理的组培苗移栽至炼苗基质的穴盘中,保持温度为25±2℃,湿度为90%,正常生长即可得到山桐子组培苗炼化成功的植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对培苗清洗过后将培苗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再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0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的炼苗基质为蛭石、珍珠岩和腐殖土,比例为1:1:1,对基质灭菌高温灭菌20分钟,然后冷却,浇头水分至收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合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的穴盘采用32空规格。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当移栽组培苗基本成活后逐步降低湿度,实时控水,温度范围适当放宽,同时每隔三天喷洒一次植物疫苗农药,防止病虫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山桐子组培苗炼苗过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控制与管理,所得山桐子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本发明所述的炼苗方法组培苗生根良好、炼苗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高,能良好的保留优良品系的特征特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开瓶驯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移栽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炼苗成功山桐子种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大学,未经湖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5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