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配电二次系统的安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5782.9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3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何连杰;李二霞;张波;杨红磊;亢超群;李玉凌;孙智涛;韩子龙;许保平;樊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夏德政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配电 二次 系统 安全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配电二次系统的安全监测系统,属于配电二次系统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获取主站数据,并将主站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网络流量采集器、获取通用网络数据,并将通用网络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感知终端安全监测组件、获取感知终端数据,并将感知终端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监测平台、对主站数据、通用网络数据及感知终端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对配电二次系统进行安全监测。本发明系统提升了配电二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二次系统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电二次系统的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物联网及工控系统安全事件逐年增加(2016年美国DNS服务器攻击事件、2018年台积电中毒事件、中东石油天然气厂攻击事件、2019年委内瑞拉停电事件),新型网络病毒不断涌现(震网、火焰、永恒之蓝),导致配电二次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同时承受来自物联网系统以及工控系统的双重安全风险。
海量异构终端广泛互联、网络架构复杂化、主站云化部署以及业务应用快速迭代等特点的配电二次系统在更灵活、开放、高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风险能够在互联互通的环境中持续扩散和传播,单个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系统性的网络安全事件。因此,配电二次系统亟需在建立安全监测机制、优化预警流程、提高风险发现能力、突破监测技术限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二次系统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服务器、对配电二次网络的数据库设备、安全防护设备服务器及工作站数据进行采集,获取主站数据,并将主站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
网络流量采集器、对配电二次网络的网络设备,专用安全设备及通用安全设备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通用网络数据,并将通用网络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
感知终端安全监测组件、对配电二次网络的增量终端及存量终端数据进行采集,获取感知终端数据,并将感知终端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
监测平台、对主站数据、通用网络数据及感知终端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对配电二次系统进行安全监测。
可选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抽取处理、数据清洗处理及数据分类存储处理。
可选的,安全监测,包括:态势展示、态势预测、安全分析、基线核查、安全告警及安全审计。
可选的,态势展示,具体为,展示配电二次系统的安全运行情况,包括:配电二次系统态势展示、主站态势展示、通信网络态势展示及感知终端态势展示。
可选的,态势预测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对高风险资产以IP为单位进行汇总,以IP为单位对级联指标或定义为关键指标的数值,进行态势预测。
可选的,安全分析包括:系统漏洞分析、异常流量分析、僵木蠕分析、网络入侵分析、安全接入认证分析及告警关联分析。
可选的,基线核查对配电二次系统主站基线核查,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及数据库的安全核查;通信网络基线核查;感知终端基线核查。
可选的,安全告警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确定故障对配电二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划分告警等级,并发出告警。
可选的,安全审计,包括:对配电二次系统、业务应用和用户行为的安全审计。
本发明系统充分考虑配电二次系统部署架构及通信特点,以安全统一监测、态势持续感知、安全评估可视、预警动态发布等核心功能为支撑,能够全面监测网络安全风险,客观评价网络安全环境状况、反映安全防护成效,为实施安全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全方位提升监测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配电二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57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