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能源站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6265.3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毛晓峰;曹勇;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4 | 分类号: | F24F11/54;F24F11/32;F24F11/64;F24F1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单晓双;董骁毅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能源 自适应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能源站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自适应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参数监测模块,连接至由空调主机、系统循环水泵以及空调系统组成的各子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各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并接收用户操作界面输入的控制参数;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参数监测模块,用于从所述参数监测模块接收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子系统控制指令;多个子系统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且分别与多个子系统一一对应,用于根据各自接收到的子系统控制指令分别生成对应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本发明可实现空调能源站的无人值守控制,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运维人员专业认知的问题,减少系统手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空调能源站自适应控制系统及自适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建筑形式多样,随着节能减排的提倡与高效制冷站的逐步发展,空调冷源系统被赋予高效与智能并存的自适应调控技术。而空调冷站设备的运行耦合度高、控制调节复杂,尤其是近年来各种蓄能技术、多联供技术等系统的应用,更使得空调冷站的控制急需自适应调控技术实现智能控制,减少对运维人员的专业性依赖,实现最大化的智慧运行效果。
在空调冷站中,由于不同的设计者针对不同的项目设计出的空调冷源系统并非完全一致,从而导致各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均须构建一套基于该系统的智能调控策略和控制方法。
常见的空调冷源系统可分为并联系统和串联系统。并联系统中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等各同类设备均为并联,且与下一级设备为串联。串联系统中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为一对一串联,局部形成一个独立系统,各独立系统之间为并联系统。
针对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形式,目前常规的控制为人工定期手动启停控制,较好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采用顺序启停的控制策略实现设备启停控制。同时,由于各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均需专业运维人员轮流值班,并依靠运维人员的专业认知能力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与运维。由于运维人员的认知能力不足以完全实现空调系统高效运行,在人工运行过程中,无法针对具体设备的运行时间、运行性能、故障状态等实现均衡运行,因此需要一套能完全基于设备运行时间、设备性能、故障状态等实现对系统的完全自动控制技术,尤其是针对多类型设备、多设备并联系统以及多系统串联系统等的高效运维和自适应调控技术,以达到均衡各台设备性能,平衡各台设备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能源站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包括:
参数监测模块,连接至由空调主机、系统循环水泵以及空调系统组成的各子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各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并接收用户操作界面输入的控制参数;
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参数监测模块,用于从所述参数监测模块接收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子系统控制指令;
多个子系统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且分别与多个子系统一一对应,用于根据各自接收到的子系统控制指令分别生成对应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以控制子系统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
节能分析单元,用于从所述参数监测模块接收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控制参数计算各子系统的系统负荷、主机负载率、系统节能率、节能减排量等运行指标,并根据所述运行指标生成最优控制参数;
系统开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优控制参数生成多个子系统开机指令;
系统加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优控制参数生成多个子系统加载指令;
系统减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优控制参数生成多个子系统减载指令;
系统停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优控制参数生成多个子系统停机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