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棱镜方法制备的多层次液晶书写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6531.2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7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真;时祖辉;王冬;苗宗成;贺泽民;张慧敏;康小希;陈溥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9;G02F1/137;G06F3/041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强宏超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棱镜 方法 制备 多层次 液晶 书写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棱镜方法制备的多层次液晶书写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书写板包括:第一层下侧含有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银线的无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薄膜,第二层含有紫外吸收剂、聚合物网络的高分子液晶层,第三层上侧含有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银线的非透明黑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该多层次液晶书写板在制作时,将经过辊压制得的液晶复合层放置在紫外光下,并在紫外光与薄膜间放入棱镜进行辐照10~30min,最后得到总厚度为200~500μm的多层次液晶写字板;提高了写字板的对比度,使书写字迹更加清晰,改善了光电性能,使得液晶写字板更加环保,使用寿命更长,综合性能更加优异,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感,书写与视觉效果更加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棱镜方法制备的多层次液晶书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使得液晶书写板薄膜逐渐替代黑板、白板等传统书写板。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液晶书写板薄膜,由于液晶书写板薄膜具有反射亮度高、对比度高、视角宽、低功耗、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液晶书写板从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追捧。
但是液晶写字板产品依旧存在响应时间慢、驱动电压高、相对较低的对比度等缺陷,在显示方面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光线条件不充足时不利于书写与阅读。因此有必要对液晶写字板做进一步的研发,以适应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次液晶写字板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写字板的光电性能,提高对比度,使得液晶写字板书写字迹更加清晰,更加环保,使用寿命更长,综合性能更加优异,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采用棱镜方法制备的多层次液晶书写板,第一层为下侧含有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银线的无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薄膜,第二层为含有紫外吸收剂、聚合物网络的高分子液晶层,第三层为上侧含有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银线的非透明黑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层单侧含有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银线的无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薄膜,光透过率在85-95之间,薄膜厚度为80-180μm,电阻率为1-500Ω/cm。
所述的第二层含有紫外吸收剂、聚合物网络的高分子液晶层的原料组成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0-80份的混合液晶、20-80份的紫外线可聚合单体、0.3-10份的光引发剂混合物、0.05-0.2份的紫外吸收剂、0.05-0.5份间隔子微球和0.01-0.5份的多壁碳纳米管。
所述的混合液晶的折射率为0.5-1.5,清亮点为50-100℃,粘度为10-25mm2·s-1。
所述的紫外线可聚合单体的原料组成按质量份数计包括:0-50份的3-苯基-2-丙烯酸-2-丙烯基酯、0-35份的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0-20份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700和0-15份的1,4-双(4-(6’-丙烯酰氧基己氧基)苯甲酰氧基)-2-甲苯,各组分不同时为零,各组分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光引发剂混合物原料组成按质量份数计包括:10-50份的可聚合二苯甲酮、10-20份的硫杂蒽酮衍生物、10-20份2-甲基-1-(9.9-二丁基芴基)-2-吗啉基-1-丙酮;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原料组成按质量份数计包括:1-50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UV-9、1-20份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2,4-二(2-羟基-4-烷氧基)苯基-6-(4-联苯基)-1,3,5-三嗪、1-20份氧化锌纳米粒子;
所述的间隔子微球为交联聚丙烯酸微球、交联聚甲基丙酸甲酯微球、交联PEG微球和二氧化硅微球中的一种,微球尺寸为1-7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