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的燃油燃烧处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6971.8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殷浩;王琛;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F23C1/08;F23G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20008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土壤 热脱附 修复 燃油 燃烧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的燃油燃烧处理的方法,该方法是使燃油在燃油燃烧器内雾化后与助燃空气接触混合,由点火电极点火后在燃烧室持续稳定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送入热脱附修复系统进行传导换热,热脱附修复系统产生的脱附有机废气通过回燃废气导入单元送入燃烧室进行热力燃烧处理;该方法通过燃油燃烧处理一体机进行,该一体机包含燃油供应单元、燃油燃烧器、燃烧室、二次风供应单元和回燃废气导入单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以轻质柴油等常规液体燃料为能量来源,能源利用效率高,二次污染可控,系统设备简单、安全、稳定、可靠,兼具燃烧产热和废气热力燃烧处理功能的燃烧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的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或者堆体式热脱附修复的燃油燃烧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脱附(Thermal Desorption)技术可广泛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类等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或者异位修复。该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的方式,将污染土壤和/或地下水加热至接近甚至超过目标污染物的沸点,通过控制体系温度和高温持续时间促使目标污染物解吸、气化、挥发或者增加其流动性,再辅以抽提手段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介质分离、去除,从而实现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
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可以在污染场地原位实施,无需对污染土壤进行开挖等作业,主要由场地原位加热单元、污染物原位抽提单元以及地面废水/废气处理单元等构成。堆体式热脱附修复技术则可以在污染场地原地异位实施,通过对污染土壤开挖后在地面置成堆体,再对堆体布设加热单元和抽提单元,并同时配套废水/废气处理等单元。
加热单元是整个原位热脱附或者堆体式热脱附技术的核心,其通过将电能、热能或者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以电阻发热、电热转换或燃烧产热后热传导加热或者蒸汽注射加热等方式转化并转移至污染区域,使受污染的土壤和/或地下水逐步升温达到目标修复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从而可将目标污染物从原本赋存的土壤介质分离去除。
目前,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或者堆体式热脱附技术在国内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工程应用仍然较为有限,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场地临时性的大规模用电不易获取、蒸汽注射加热脱附技术易受地质条件和目标温度上限的限制、部分场地大规模储存燃气存在政府许可障碍且安全风险较大、加热所需能源成本较高、产生的脱附废气处理成本较高等各种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燃烧产热和废气热力燃烧处理功能的燃烧处理的方法,针对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或堆体式热脱附修复技术的加热单元和废气处理单元,能够以轻质柴油等常规液体燃料为能量来源,能源利用效率高,二次污染可控,系统设备简单、安全、稳定、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的燃油燃烧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是使燃油在燃油燃烧器内雾化后与助燃空气接触混合,由点火电极点火后在燃烧室持续稳定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送入热脱附修复系统进行传导换热,热脱附修复系统产生的脱附有机废气通过回燃废气导入单元送入燃烧室进行热力燃烧处理;该方法通过燃油燃烧处理一体机进行,所述的一体机包含燃油供应单元、燃油燃烧器、燃烧室、二次风供应单元和回燃废气导入单元。
上述的用于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的燃油燃烧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燃油供应单元与燃油燃烧器连接,并将燃油送入燃油燃烧器;所述的燃烧室设置在燃油燃烧器下方,并与燃油燃烧器内部连通;所述的二次风供应单元与燃烧室连接,并把二次风引入燃烧室;所述的回燃废气导入单元设置在燃烧室中部,并将热脱附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脱附有机废气送入入燃油燃烧器点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