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电路控制用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7506.6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世福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电路 控制 隔离 开关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电力开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电路控制用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包括保护壳、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设置在保护壳内,所述静触头可与动触头的中部滑动连接,所述动触头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覆膜板,所述覆膜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有导轨,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本发明通过利用下磁铁、上磁铁对移动永磁体的排斥力使得覆膜板可沿动触头表面上下移动的,并通过吸液棉积蓄保护液,在分闸时通过吸液棉给动触头的内表面涂覆一层保护膜,并在合闸时将保护膜撕除,不仅达到了防止动触头锈蚀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位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保护膜在合闸后熔化造成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离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电路控制用隔离开关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高压隔离开关是所有高压设备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在无负荷下分、合电路,以达到停电检修和转换线路的目的,为确保检修人员及线路设备的安全,在分闸状态形成明显可见的具有可靠的绝缘距离断口,使需要检修或分段的线路与带电部分相互隔离。在合闸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
高压隔离开关的触头部分是高压隔离开关的关键部位,触头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性。触头的失效过程是接触电阻不断增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触头的温度不断升高,发热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大了触头的接触电阻,而导致触头电阻增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触头的锈蚀而造成导电不良的问题,现有的除锈方式一般为打磨或者涂覆防锈蚀的液体,但是由于合闸后,触头升温往往造成液体熔化或者汽化,使得动静触头之间产生间隙,灰尘和水分随之进入间隙中,加速了触头的氧化,进一步增加了触头的接触电阻,引起触头发热,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隔离开关触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电路控制用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具备保护触头防止触头锈蚀以及可避免由于锈蚀液造成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路控制用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包括保护壳、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设置在保护壳内,所述静触头可与动触头的中部滑动连接,所述动触头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覆膜板,所述覆膜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有导轨,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所述保护壳的内腔中设置有供给箱。
优选的,所述覆膜板包括基座、托座和吸液棉,所述托座的中部向下弯折,所述托座的截面呈L形,所述吸液棉固定在托座的L形缺口处,所述托座的L行缺口处朝向动触头的表面,所述吸液棉的表面与动触头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基座的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供给箱包括存储箱和定量箱,所述存储箱与定量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存储箱的内腔中存储有可剥离防锈蚀液态树脂涂料。
优选的,所述定量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滑塞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箱体并延伸至覆膜板的下方,所述箱体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存储箱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进液口处的上滑动门,所述滑塞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撑弹簧,所述下支撑弹簧远离滑塞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上滑动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压弹簧,所述下压弹簧远离上滑动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上滑动门呈倒U型,所述上滑动门顶端实心处的面积略大于进液口的截面积,所述上滑动门的表面紧贴箱体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移动永磁体,所述保护壳的底面上设有与移动永磁体位置相对的下磁铁,所述静触头上设有上磁铁,所述移动永磁体与下磁铁、上磁铁的相对端磁极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静触头的底面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可与覆膜板相接触,所述覆膜板、压板均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世福,未经刘世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7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