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欺骗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8281.6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1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朴成彦;金圭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兆赓;张川绪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欺骗 方法 设备 | ||
提供了反欺骗方法和设备。所述反欺骗方法包括:从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提取输入嵌入向量;基于伪造生物特征信息获得预定伪造模型的伪造嵌入向量;获得预定真实模型的真实嵌入向量和注册模型的注册嵌入向量中的一者或二者,注册模型基于注册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被生成;基于伪造嵌入向量以及真实嵌入向量和注册嵌入向量中的一者或二者来确定输入嵌入向量的置信度值;和基于置信度值来确定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是否被伪造。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3月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027792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20年12月3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18785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反欺骗(anti-spoofing)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生物特征信息的安全认证的技术可被用于智能电话以及各种移动装置和可穿戴装置。例如,在这些形式的技术之中,指纹识别技术由于高水平的便利性、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可被使用。在一般的指纹识别中,可通过经由传感器获得用户的指纹图像并将获得的指纹图像与预先注册的指纹图像进行比较来执行用户认证或验证。当精细制造的伪造指纹图案被输入到传感器时,指纹识别设备可能无法将伪造指纹图案与真实指纹图案区分开。因此,指纹识别设备可不适当地将伪造指纹图案识别为生物特征指纹。例如,当雕刻有指纹图案的材料(诸如,橡胶、硅胶、明胶、环氧树脂以及乳胶)与传感器接触时,雕刻在这样的材料上的指纹可被识别为人类指纹。在生物特征信息的安全性方面,区分伪造生物特征信息与真实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便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构思的选择。本发明内容不意在确定要求权利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帮助确定要求权利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处理器实现的反欺骗方法包括:从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提取输入嵌入向量;基于伪造生物特征信息获得预定伪造模型的伪造嵌入向量;获得预定真实模型的真实嵌入向量和注册模型的注册嵌入向量中的一者或二者,注册模型基于注册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被生成;基于伪造嵌入向量以及真实嵌入向量和注册嵌入向量中的一者或二者来确定输入嵌入向量的置信度值;和基于置信度值来确定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是否被伪造。
置信度值可基于输入嵌入向量与真实嵌入向量、注册嵌入向量和伪造嵌入向量中的任何一个或任何组合之间的后验概率而被确定。
后验概率可基于输入嵌入向量与真实嵌入向量、注册嵌入向量和伪造嵌入向量中的任何一个或任何组合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而被计算。
确定置信度值的步骤可包括:基于真实嵌入向量与输入嵌入向量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注册嵌入向量与输入嵌入向量之间的第三距离,确定与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未被伪造的情况对应的第一类别的值;基于伪造嵌入向量与输入嵌入向量之间的第二距离,确定与输入生物特征信息被伪造的情况对应的第二类别的值;和基于第一类别的值和第二类别的值来确定置信度值。
确定第一类别的值的步骤可包括:执行第三距离与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中的较低值的加权求和。
基于第一类别的值和第二类别的值来确定置信度值的步骤可包括:将第一类别的值和第二类别的值应用于softmax函数并确定置信度值。
确定置信度值的步骤可包括:估计输入嵌入向量与真实嵌入向量之间的第一后验概率和输入嵌入向量与注册嵌入向量之间的第三后验概率中的一者或二者;估计输入嵌入向量与伪造嵌入向量之间的第二后验概率;和基于第二后验概率以及第一后验概率和第三后验概率中的一者或二者来确定置信度值。
确定置信度值的步骤可包括:基于第二后验概率以及第一后验概率和第三后验概率中的一者或二者计算一个或多个概率比;和确定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是否被伪造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概率比确定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是否被伪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8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瘟病毒自组装蛋白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蓄电池封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