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卡滞拉链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8323.6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辰晓;郑彬彬;董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辰晓 |
主分类号: | A44B19/26 | 分类号: | A44B1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卡滞 拉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卡滞拉链,属于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拉链在拉合时容易卡滞等问题。本防卡滞拉链,包括上翼板与下翼板,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设有连接柱,上翼板与下翼板通过连接柱形成有供链带穿入的侧槽,上翼板上设置有拉片,上翼板内设置有防卡板组件,防卡板组件的一端与拉片相配合,防卡板组件的另一端在拉片的拉动下可沿上翼板的轴向移动伸入到上翼板外。本发明具有防卡滞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涉及一种防卡滞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的发明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改变了传统两片结合件的开合方式,且由于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故大多的成衣,皮包及相关产品的扣合装置,大部分均为拉链所取代。现有的拉链通常包括有编织带、链齿及拉链头所组成,而拉链头上一般都会设置有拉链拉片,使得拉动拉链头的时候较为方便。
传统的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现有的拉链在使用时,常常因为链带出现弯折造成拉头在拉合时出现卡滞,特别是在衣服上,需要上下重复多次才能拉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卡滞拉链。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卡滞拉链,包括上翼板与下翼板,所述的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的上翼板与下翼板通过连接柱形成有供链带穿入的侧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翼板上设置有拉片,所述的上翼板内设置有防卡板组件,所述防卡板组件的一端与拉片相配合,防卡板组件的另一端在拉片的拉动下可沿上翼板的轴向移动伸入到上翼板外。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上翼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内具有中空的连接圈,所述拉片的一端套设在连接圈内的,所述防卡板组件的上端穿过上翼板至连接圈内与拉片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的防卡板组件包括设置在上翼板内的移动板以及设置在移动板与连接环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一端抵靠于移动板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连接环的内壁上,当移动板在拉片的拉动下伸出至上翼板外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当拉片未施力作用于移动板上时,移动板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缩回至上翼板内。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的移动板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板本体上的连接段,所述的板本体横向插设在上翼板内,所述的连接段上端穿出上翼板外延伸连接于连接环上,所述的复位弹簧抵靠于连接段的侧端部上。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连接段的侧端部上具有朝向复位弹簧一侧凸起的侧连接柱,所述的侧连接柱与复位弹簧相接触抵靠于复位弹簧上。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的复位弹簧远离连接段的一侧抵靠于连接环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环与复位弹簧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复位弹簧插入的弹簧槽。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的上翼板上开设有供移动板横向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两端贯穿上翼板的两个侧端部,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上具有供连接段穿出的滑槽,滑槽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贯穿上翼板侧部。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的连接环与滑槽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稳定槽,所述连接段的上部穿入到稳定槽内在稳定槽内滑行。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连接环靠近连接柱一侧的端部固连于上翼板上,远离连接柱一侧的端部与上翼板之间具有连接缺口,所述的拉片通过连接缺口卡入到连接圈内与连接环为可拆装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防卡滞拉链中,所述连接段朝向拉片一侧的侧端具有凹陷面,凹陷面向内成圆弧面状凹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辰晓,未经周辰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8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磨削液
- 下一篇:基于知识图谱的推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