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8405.0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4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叶勤政;梁炬灿;彭韶华;陈树清;黄山;简榆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德纳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7499 广东省云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蓄能 恒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包括锅体以及锅底,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还包括泡沫金属保温层以及无机陶瓷类隔热层,泡沫金属保温层固定安装在锅体与锅底之间,无机陶瓷类隔热层敷设在锅体和/或锅底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锅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够减轻恒温锅的整体重量,并可以在电磁炉、燃气明火、热陶炉等热源上使用,方便用户操作,使得锅内的温度在烹饪加热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保留新鲜食物的口感与美味,也保留食物营养成分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
背景技术
一日三餐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食物中各种化学营养元素均对我们人体正常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而对食物的烹饪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温度与食物的充分融合与反应造就了丰盛的美食。如若烹饪温度过高、升温速率过快容易使得食材化学成分发生变质,甚至产生一些致癌物质。人体一旦摄入过多的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势必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如何控制烹饪锅具内部温度,使烹饪锅具温度不至于过高、加热速度不至于过快是锅具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锅具的原材料上讲,目前烹饪锅具大多都是由铁、钢、铝等金属及其合金制成。从锅具的主体结构上讲,锅具既有单层结构也有多层金属材料夹心结构。锅具材料与结构更新变化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其包括:一,控制锅具内部的温度及其变化,温度的高低及升温速率的快慢对食物化学成分本身会产生重大影响;二,保证锅具不容易腐蚀,食物中的酸碱盐势必会加速锅具表面的腐蚀,造成锅具的损坏;三,方便清洁,烹饪之后锅具的清洗及保养十分重要;第四,减轻重量,锅具重量应适中偏轻可以方便使用操作。
在现有的锅具中,通过采用不锈钢作为锅体材料并在锅体内表面涂敷特氟龙不粘涂层即可以很好的解决腐蚀以及清洁问题。然而在如何更好地控制锅具内部温度及其变化并减轻锅具重量这一问题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控制锅具内部温度及其变化并减轻锅具重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包括锅体以及锅底,所述新型轻质蓄能恒温锅还包括泡沫金属保温层以及无机陶瓷类隔热层,所述泡沫金属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锅体与所述锅底之间,所述无机陶瓷类隔热层敷设在所述锅体和/或所述锅底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
由于泡沫金属以及无机陶瓷均拥有密度小、质量小以及隔热性能好等一系列良优点,故而通过将所述泡沫金属保温层设于锅体与锅底之间,并将所述无机陶瓷类隔热层敷设在所述锅体和/或所述锅底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不仅能够实现锅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够减轻恒温锅的整体重量,并可以在电磁炉、燃气明火、热陶炉等热源上使用,方便用户操作,使得锅内的温度在烹饪加热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保留新鲜食物的口感与美味,也保留食物营养成分的安全。
另外,通过控制泡沫金属的孔隙率以及空隙孔径大小分布,可以控制泡沫金属保温层的导热率,提高恒温锅的隔热保温效果。根据不同的锅具保温隔热效果设定不同的泡沫金属保温层的厚度,可以调整恒温锅的保温隔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金属保温层由泡沫铝及其合金、泡沫镁及其合金、泡沫铜及其合金、泡沫钛及其合金、泡沫铁及其合金或泡沫锌及其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以及所述锅底由304不锈钢、304L不锈钢、316不锈钢、316L不锈钢、430马氏体钢、铝合金、铜合金或铸铁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陶瓷类隔热层由氧化锆基陶瓷、稀土氧化物、稀土锆酸盐或六铝酸盐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金属保温层的孔隙率在30%-9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金属保温层的孔隙孔径在0.05mm-10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金属保温层的厚度在0.2mm-20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德纳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德纳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8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