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封装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8682.1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岛崎树;藤井辽;大熊香苗;饭岛高明;高井贵裕;东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封装 | ||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封装体的内部搭载的蓄电池的各单体当单体内压力增加时借助放气阀而向单体的外部即蓄电池封装体的内部放出气体。一般来讲,蓄电池封装体以密闭结构构成,因此当蓄电池封装体内部的压力增加时,需要向蓄电池封装体的外部排出气体。
于是,以往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在蓄电池封装体的壳体上直接设置排气阀,或借助软管而设置排气阀。然而,需要防止水从排气阀向蓄电池封装体的壳体浸入。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气体管上设置止回阀,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设置仅在壳体的内压增加时开口的气缸结构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18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44925号公报
然而,如果为了抑制水从排气阀等排气部浸入而采用复杂的结构,则制造成本增加,因此需要更简单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
本发明是一种蓄电池封装体,其配置于车辆的底板的下方,其中,
所述蓄电池封装体具备:
蓄电池;
壳体,其收容所述蓄电池;以及
压力释放机构,其使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压力释放,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具备:
连通构件,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且所述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及
排气部,其连接于所述连通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且具有迷宫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迷宫结构的排气部,能够抑制水向连通构件浸入,由此能够抑制水向蓄电池封装体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蓄电池封装体的车辆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放大了图1的A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从斜后方观察图1的A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压力释放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压力释放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压力释放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7是排气部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一变形例的排气部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变形例的排气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BAT 蓄电池封装体;
LA 迷宫结构;
2a 前底部(底部);
2d 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8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