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检钳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8870.4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7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景川;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朗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6 | 分类号: | A61B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合九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0 | 代理人: | 柴艳波;刘戈 |
地址: | 213145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检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活检钳,其包括插入组件、钳头组件以及定位组件,所述插入组件呈管状用于插入生物体的肌体;所述钳头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入组件的端部,并在所述插入组件带动下到达所述肌体的病灶位置;所述定位组件设在所述插入组件内靠近所述钳头组件的端部,用于对所述钳头组件在所述肌体内的位置进行定位。本发明实施例的活检钳,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对所述钳头组件在生物体的肌体内的位置进行定位,准确确定活检工具的位置,使得病灶取样更加准确,进而提升活检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检钳。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内窥镜检查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已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常规的内窥镜检查可进入人体自然腔道获取内窥镜前端的影像进行观察,并使用活检工具做活体组织的钳检、刷检、针吸检查,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通常这些活检方式在内窥镜影像系统下直视进行。但是对于人体自然腔道深处或腔道壁后内窥镜无法到达、目视的病灶,医生无法通过影像系统目视识别而导致活检工具无法准确定位,从而无法获得目的病灶的组织或获得的不是目的病灶的组织而导致误诊。虽然利用磁导航定位系统可以标定出病灶的位置,但是在对病灶进行钳检、刷检、针吸检查时由于不能够准确确定活检工具在人体内的位置,容易使得病灶取样不准确,进而影响活检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检钳,可准确确定活检工具在人体内的位置,对病灶进行准确取样,提升活检的精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钳,包括:
插入组件,所述插入组件呈管状用于插入生物体的肌体;
钳头组件,所述钳头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入组件的端部,并在所述插入组件带动下到达所述肌体的病灶位置;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在所述插入组件内靠近所述钳头组件的端部,用于对所述钳头组件在所述肌体内的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组件包括:
相互铰接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均包括位于铰接点两侧的钳杯部和第一连接部;
拉杆,所述拉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带动两个所述钳杯部相互靠近或分离。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钳杯部相对的面为平面或者鳄齿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钳杯部上均设有清洗孔。
进一步地,所述钳杯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圆球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
钳头垫片,所述钳头垫片穿设在所述铰接点上位于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垫片为圆环型或箭镞型。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组件还包括钳头座,所述钳头座为中空结构供所述拉杆往复移动,包括头端部、开槽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头端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钳头销,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穿设在所述钳头销上形成铰接;
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在所述开槽部内围绕所述钳头销转动;
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插入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头端部为圆滑状;
所述钳头销为圆柱轴,且两端与所述头端部表面的弧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组件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开槽部内的连接公件和连接母件,所述连接公件和所述连接母件的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朗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朗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8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