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纳米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评价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9176.4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晗;史科;管巧艳;朱倩;谢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6;G01N2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纳米 混凝土 结构 强度 评价 方法 装置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纳米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评价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包括:获得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的声速;基于纤维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纤维纳米混凝土声速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基于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的实测参数及设计录入参数,判定局部实体的纤维纳米混凝土强度并评测各部位强度相对于结构抗压强度的偏离情况。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测评各分部位设计强度以及与结构抗拉强度的偏离情况并给予纠正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纳米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评价方法、装置、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纤维纳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试验所得出的,我国最新标准C60强度以下的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纤维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
纤维纳米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检测根据其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有损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其中有损检测技术虽然测试结果比较直观可靠但是其会对结构造成局部破坏,被测结构需进行相应修补,不利于纤维纳米混凝土构件后期的发展和维护,纤维纳米混凝土结构强度的现场检测一般都是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它已成为工程事故的评定和分析手段之一,因此,无损检测技术在整个建筑施工、验收以及使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纤维纳米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纤维纳米混凝土结构不进行破坏,直接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测定某个或某些物理量,并通过这些物理量与强度的相关性来推测纤维纳米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的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法、回弹法、超声回弹法冲击回波法、雷达法、红外成像法等,其中回弹法由于仪器构造简单、仪器携带方便、测试方法易于掌握、检测效率高、造价及费用都较为低廉、被测物的形状尺寸一般不受限制等优越性而被广泛采用,由于其特别适用于施工现场对结构纤维纳米混凝土的强度进行随机的、大量的检验,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纤维纳米混凝土无损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成为现场结构纤维纳米混凝土检验与验收的常用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数据的积累,已经建立了国家统一测强曲线,也形成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各地区大都也研究建立了适合当地检测的地区回弹测强曲线,为实体工程的质量检测与评定提供了依据。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缺少一种强度检测与评价一体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纤维纳米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评价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可以测评各分部位设计强度以及与结构抗拉强度的偏离情况并给予纠正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纤维纳米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评价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获得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的声速;
步骤S2、基于纤维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纤维纳米混凝土声速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步骤S3、基于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的实测参数及设计录入参数,判定局部实体的纤维纳米混凝土强度并评测各部位强度相对于结构抗压强度的偏离情况。
作为优选,基于声阻抗法获得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的声速,具体包括步骤:
在传声介质与待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不接触的状态下,使声源与传声介质耦合,控制所述声源向传声介质发射预定频率、幅度和波形的声波信号,并接收所述声波信号经传声介质与空气界面反射后回波到达声源的回波幅值;
在传声介质与待测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接触的状态下,使声源与传声介质耦合,控制所述声源向传声介质发射所述声波信号,并接收所述声波信号经传声介质与待试验纤维纳米混凝土试块界面反射后回波到达声源的回波幅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9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