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9429.8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会会;雷育永;唐代春;白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3;H01M10/0587;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维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11 | 代理人: | 辛自强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用电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经过卷绕或者折叠后形成弯折区,第一极片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一弯折部,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二弯折部;夹持件,夹持件被配置为至少夹持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以减小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距离。该电池单体能够降低或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
析锂是锂离子电池一种常见的异常现象,会影响锂离子的充电效率以及能量密度,析锂严重时还可以形成锂结晶,而锂结晶可以刺穿隔离膜从而导致内短路热失控,严重危害电池的安全。
因此,如何降低或避免析锂,提高电池安全,成为业内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能够降低或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本申请是通过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经过卷绕或者折叠后形成弯折区,第一极片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一弯折部,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二弯折部;
夹持件,夹持件被配置为至少夹持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以减小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夹持件的夹持作用,缩小了被夹持的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距离,锂离子的传输距离减小,基于动力学性能,锂离子的迁移能力提高,降低或避免了析锂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经过卷绕后形成弯折区,夹持件被配置为至少夹持最内侧的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弯折区的最内侧容易出现析锂,通过夹持件夹持最内侧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减小了最内侧的相邻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间距,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被配置为与弯折区的内周面接触,第二夹持部被配置为插入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夹持件夹持弯折区最内侧的多层弯折部,能够减小最内侧的多层弯折部之间的距离,有效降低或避免弯折区最内侧的析锂现象的发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被配置为抵接于弯折区的内周面,第二夹持部被配置为抵接于弯折区的外周面。
在上述方案中,夹持件在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夹持整个弯折区,能够保证弯折区相邻的两层弯折部之间的距离较小,有效降低或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一体成型。
在上述方案中,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加工,保证夹持件的整体强度,还能够简化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9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