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1004.6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2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容;付少丽;李林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一加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8 | 代理人: | 邓波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未病 健康 管理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多个用户的健康信息;对所述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每一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风险信息;获取与所述个人健康风险信息匹配的个人健康管理方案;基于所述个人健康管理方案对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进行监控,其中,在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指标超出阈值时,发出预定等级的报警信息,并启动与所述报警信息匹配的响应机制,从而实现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不再局限于已患病群体,本申请能够有效实现“防病于未然”,更便于“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治未病”健康管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着力推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机遇时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碰撞恰逢其时,二者的融合也是必然趋势。衷中参西,二者取长补短,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和适宜技术,在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人群及其他特殊人群中健康体检、养生保健、干预治疗与康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截至目前,“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医院和健康体检中心,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体系与机制尚不完善,运行机制停留于对已患病群体,而没有深入亚健康群体,“防病于未然”体系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多个用户的健康信息,所述健康信息包括每一所述用户的体检信息与诊疗记录;对所述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每一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风险信息;获取与所述个人健康风险信息匹配的个人健康管理方案;基于所述个人健康管理方案对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进行监控,其中,在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指标超出阈值时,发出预定等级的报警信息,并启动与所述报警信息匹配的响应机制。
可选地,所述采集多个用户的健康信息,包括:发送入组指令至HIS系统和医院体检系统;接收所述HIS系统返回的诊疗记录以及所述医院体检系统返回的体检信息,所述诊疗记录与所述体检信息构成用户的健康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发送入组指令至HIS系统和医院体检系统;接收所述HIS系统返回的诊疗记录以及所述医院体检系统返回的体检信息,从而使得所采集的用户的健康信息更加全面,以便于更好地对该用户(或可以称为患者)的健康进行管理,以便于达到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诊疗记录与所述体检信息构建个人的健康数据库,所述健康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健康信息。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每一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风险信息,包括:基于健康、亚健康、患病三个维度并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信息与生化指标对所述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每一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风险信息;其中,所述个人健康风险信息以预设图表的形式呈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基于健康、亚健康、患病三个维度并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信息与生化指标对所述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每一所述用户的个人健康风险信息,从而整合用户的每一次体检数据和每一次治未病健康调理数据,以便于根据健康管理者健康数据信息确定复查和复诊者信息或者APP提醒服务。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体检信息生成个性化健康信息;将所述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至所述用户的客户端,其中,所述用户能够通过所述客户端进行相关健康信息查询,以及在所述客户端上收看健康养生讲座或查看中医养生音乐、养生茶道文化、食养、导引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