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1320.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6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康;李家祥;杨沁;孟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16H40/20;B65G1/04;B65G1/137;G08B2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1 | 代理人: | 张婉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射频 识别 耗材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及其管理方法,属于值耗材存储技术领域。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包括智能存储设备及围绕智能屋搭建的智能管理系统;本发明提前划分货架存储单元,并采用传感器感知存储单元存储状态,可进行可视化处理,使管理者更加了解智能屋高值耗材的存储状态,并利用RFID的自动扫描,实时监控并配合智能警报卡做丢失警报,极大地节省了人工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值耗材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医疗行业竞争力也随着不断增强,医院高值耗材使用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医用高值耗材作为对安全非常重要、使用和生产都必须严格控制。高值耗材是价格相对较高消耗性医疗器械,仅限于某些专科室使用,如骨科耗材、加入支架等DSA耗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高值耗材管理也成为了医院重点、难点工作之一。
现今高值耗材存储和使用量大,每天大量入库、消耗、退库,所有环节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登记,准确性、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且同一类品种,规格众多,外包装近似,识别难度高,库存盘点困难,近效期或过期品种无法有效提示或预警;此外,手术室经常24小时工作,高值耗材管理人员无法24小时在岗值守,管理存在漏洞。因此设计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对高值耗材进行智能化存储管理,以及丢失警报的智能屋及其管理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高值耗材存储和使用量大,每天大量入库、消耗、退库,所有环节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登记,准确性、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且同一类品种,规格众多,外包装近似,识别难度高,库存盘点困难,近效期或过期品种无法有效提示或预警的问题而提出的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所述高值耗材智能屋内包括智能存储设备及围绕智能屋搭建的智能管理系统,
所述智能存储设备包括货架、智能叉车A、智能叉车B、堆垛机及高值耗材存储箱;
所述智能管理系统内包括存储单元,RFID读写器天线、RFID读写器、重力传感器、第一控制器、智能警报卡、RFID标签及输送线。
优选的,所述智能叉车A及智能叉车B分别设于入库待存区及出库待存区位置,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与智能叉车A、智能叉车B及堆垛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储单元以货架为单位进行划分,并在所述存储单元下方设置重力传感器,所述货架上间隔两个存储单元设有一个RFID读写器天线,所述RFID标签粘贴到高值耗材存储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有语音模块、指纹模块、第一蓝牙模块、监控按钮及扬声器元器件。
优选的,所述智能警报卡内部独立集成有第二控制器、电池、第二蓝牙模块和开关元件器件。
优选的,多个所述智能警报卡分别设于高值耗材存储箱上,所述智能警报卡内部设有第二蓝牙模块,多个所述智能警报卡与第一控制器之间通过广播方式进行通讯。
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所使用的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高值耗材智能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分货架为不同的存储单元,并设置各存储单元ID信息及位置分布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入库前将高值耗材详细信息写入到RFID标签中,并与智能警报卡一起粘贴在高值耗材存储箱上,并与待存状态为空的存储单元绑定;
S2:高值耗材送到入库待存区后由智能叉车A将高值耗材运送到输送线的入库位置;由入库RFID读写器扫描高值耗材RFID标签信息,检测出对应的存储单元;指纹模块录入管理员信息,录入并播报录入成功语言提示,并开启监控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