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体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1839.1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李锦秀;陈理强;刘佳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开采 矿体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体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侧四周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开设有限位孔,第二支撑柱的一侧竖直开设有多个插孔,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一端贯穿限位孔和插孔,本矿体支撑装置在底座上侧四个拐角处安装了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套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顶端安装了顶板,在底座上侧中央安装了升降柱,使用时,通过升降柱将顶板顶起接触矿井顶部,然后将固定杆插进第一支撑柱的限位孔和第二支撑柱的插孔中,将第二支撑柱固定住,对矿井进行支撑,本装置无需现场组装与拆卸,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
当工人们在煤矿井下开采煤矿时,为了避免矿井坍塌,都会在矿井内安装矿体支撑装置,但是现有的矿体支撑装置大多是现场临时组装,不方便移动,而且安装和拆卸都很麻烦,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体支撑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体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体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四周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竖直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限位孔和插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端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座的上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卡槽的一端伸出至固定块的外部,所述移动板与安装槽卡合连接,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块与滑块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滑块卡进滑槽内部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插进第二卡槽的内部与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板,所述除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除尘刷,所述转轴一端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转轴与凸起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卡槽内部的另一端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挤压袋,所述挤压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喷嘴,所述挤压袋与喷嘴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喷嘴位于轴承与转轴连接处的上方,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上端一侧转动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柱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第二支撑柱的底面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支撑柱上端矩形凹槽,即第二支撑柱底部截面的长于宽均小于矩形凹槽的长于宽,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插进矩形凹槽内部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孔与插孔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设置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底座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槽设置为反“F”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中部开有矩形凹槽,所述滚轮位于矩形凹槽中部,所述滚轮的下端位于矩形凹槽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除尘板设置为空心圆柱结构,所述除尘板位于固定块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除尘刷,所述除尘刷设置为柔性刷毛,所述除尘刷与固定块的内壁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8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