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储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981.8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林;单彤文;侯建国;周婵;姚辉超;侯海龙;张瑜;穆祥宇;宋鹏飞;隋依言;王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14 | 分类号: | F17C1/14;F17C1/12;F17C1/06;F17C13/02;F17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储氢装置。所述高效储氢装置包括内胆和依次包覆的外胆和保冷层;内胆内填充有填料,填料由石墨烯与镁的复合材料烧结形成,呈圆柱状;内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将石墨烯与镁的复合材料拉伸成丝状或片状结构,然后制成填料。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的氢气储存装置,具有操作温度温和,储氢压力低等优点,储氢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采用的设备可靠,提高氢气的制备成本和液化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储氢装置,属于氢能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因具有高能量密度以及零碳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者,其被看作是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移动能源领域的“终极方案”,绿色的氢气也可以作为化石资源加氢过程的氢气来源,实现碳的减排。氢能作为新的二次能源将在低碳减排、未来绿色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氢能将占能源消费的18%。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有望达到10%以上。
氢能产业链条长,涉及制氢、储运、应用与燃料电池等环节。尽管国内氢能示范应用进展显著,业界普遍认为氢能已步入产业导入期,但在规模化发展路径上仍面临着其他新技术一样的多方面挑战。其中加氢站设施薄弱、终端用氢成本高、燃料电池成本高是目前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因素,需要在氢能产业链制、储、运、用上全面突破,才能加快氢能和燃料电池规模化进程。具体来讲产业链上不同产业所处阶段与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
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体系。目前,影响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氢气的价格,氢气价格决定氢气利用的经济性,进而决定了整个产业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氢能产业包括制氢、氢气储运和氢气利用三个主要环节,其中高效储气是降低氢能全产业链运行成本是实现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高压氢气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液氢储存存在液化能耗高、液氢制造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储氢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在温和的条件进行高效储氢;所述储氢装置的氢气储存密度高、操作方便,能够很好地解决氢气高效安全储存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高效储氢装置,包括内胆和依次包覆的外胆和保冷层;
所述内胆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由石墨烯与镁的复合材料烧结形成,呈圆柱状;
所述内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抗氢脆、重量轻的特点。
上述的储氢装置中,将所述石墨烯与镁的复合材料拉伸成丝状或片状结构,然后制成所述填料,具有结构稳定、储氢密度大的特点。
上述的储氢装置中,利用所述铝合金,通过旋压工艺制备所述储氢装置的瓶口,通过整体弯曲焊接方式制备所述内胆的主体。
上述的储氢装置中,所述外胆由碳纤维制成;
所述外胆由多层的所述碳纤维缠绕形成,具有耐压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所述内胆与所述碳纤维通过高温多层缠绕,紧密结合,具有抗疲劳和抗氢脆的优势。
上述的储氢装置中,所述保冷层由聚氨脂材料制成。
上述的储氢装置中,所述外胆与所述保冷层之间设有加热层;
所述加热层中布置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连接温度传感器和PIC温度控制器。
上述的储氢装置中,所述储氢装置的瓶口配合有压力控制系统;
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设于与所述瓶口配合的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PIC压力控制器、压力调节阀和压力安全泄放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9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