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高球度砂粒、用于预铺防水卷材的防粘砂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4242.2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韩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城市森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8 | 分类号: | C04B35/1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李金玲 |
地址: | 441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高球 砂粒 用于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造砂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高球度砂粒、用于预铺防水卷材的防粘砂粒及其制备方法,将原料破碎粉磨成粉料,然后将各种原料的粉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在制球装置中,将粉料制成粒径为10‑120目的球形或近似球形、无棱角的颗粒,将颗粒进行高温烧结得到高球度的砂粒。本发明通过原料粉磨重组制得人造高球度砂粒成分均匀、色泽均匀、没有棱角,将其用于预铺防水卷材中,高球度砂粒与主体材料粘合效果好,且对防水卷材主体材料没有破坏性,有利于提高防水卷材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砂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造高球度砂粒、用于预铺防水卷材的防粘砂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等场所,起到低于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在建筑物之间实现无渗水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防水卷材通常包括基材层、附着于该基材层的主体材料,该主体材料为塑料、沥青、橡胶等,以及附着于该主体材料表面的防水卷材附着物,该附着物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主体材料、减粘或防粘,现有的防水卷材附着物主要由在防水卷材施工前期撕除的防粘膜和与后浇筑混凝土结合的防粘砂粒。由于可撕除的防粘膜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使用受到限制;目前,虽然具有防粘砂粒层的防水卷材使用非常普遍,但是现有的防粘砂粒形状结构不规则,有不规则的棱角,容易破坏主体材料或基材层,从而降低防水卷材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耐穿刺性能;另外,现有的不规则的防粘砂粒与主体材料的结合性能较差,容易脱落,导致防粘砂粒无法有效的保护主体材料,也会降低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人造高球度砂粒、用于预铺防水卷材的防粘砂粒及其制备方法,其得到的防粘砂粒为球形或形状近似球形的砂粒,其没有棱角,对主体材料或基材层没有破坏性,有利于提高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各项性能指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造高球度砂粒,将原料破碎磨粉成粒径为325-1000目的粉料,将其在制球装置中喷入雾化的水制成粒径为10-120目、球度大于0.5、圆度大于0.5的颗粒,除去表面浮尘,然后在温度为1100-1700℃,烧结0.5~3h后,再筛分得到粒径为10-120目的高球度砂粒。
具体的,所述原料为铝矾土、焦宝石、耐火粘土、高岭土、硅粉、锰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所述原料还包括铸造废旧壳模,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所述铸造废旧壳模用量为40%~80%。
具体的,测量所述原料的粉料的化学成分,确定各所述原料粉料的重量份数,将各所述原料的粉料混合均匀,使混合后的粉料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 20-60份、三氧化二铝25-65份、氧化铁0.5-10份、二氧化锰0.3-4份。
具体的,制球后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颗粒表面浮尘。
具体的,将符合要求的颗粒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150-1350℃,烧结时间为1~3h。
具体的,烧结前,将制成的颗粒进行筛分,去除粒径大于7目小于100 目的颗粒,将小于100目的颗粒循环至所述制球装置中进行再制球,将大于7 目的颗粒循环进行磨粉。
同时,本发明将人造高球度砂粒用于预铺防水卷材的防粘砂粒,所述预铺防水卷材包括2-5层,所述人造高球度砂粒单层铺设于所述预铺防水卷材的自粘胶的表面。
同时,本发明提供用于预铺防水卷材的人造砂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烧结后,过10-120目筛,筛分得到多个粒度区间的所述高球度砂粒,优选过10-100目筛。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人造高球度砂粒得到的预铺防水卷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城市森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城市森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4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