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底淤泥中气体修复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9185.7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鄞州华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77;G01N1/24;G01N1/14;G01N1/34;E02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底 淤泥 气体 修复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底淤泥中气体修复和检测方法,属于淤泥修复领域,一种水底淤泥中气体修复和检测方法,本方案通过淤泥修复装置上端的水溶性纤维遇水融化,通过压缩弹簧的弹性将负压吸附板在检测杆内顶起,使得负压吸附板下侧产生负压,使得淤泥中的水分和气体通过吸水管导至支撑板的上侧,从而对淤泥中的水分和气体进行取样,当淤泥中的水分进入支撑板的上侧时,水分将固态柠檬烯混合,使得固态柠檬烯融化,液态柠檬烯将乳胶气囊溶解,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气体中的分子与酸性检测试纸接触时,通过酸性检测试纸的色变程度检测气体成分,通过酸性检测试纸将气体中的有毒物质进行隔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淤泥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底淤泥中气体修复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河道淤积污泥的产生量伴随社会的发展正与日俱增,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河道淤积的存在导致河床变浅、蓄水量变少、河水变臭,环境破坏和水质下降,已经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群众对治理河道、改善水资源环境的要求十分迫切,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淤泥处置方式大部分是选择合适地址就近堆置或外运堆置,但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水、造成其流动性很大,同时体积也很大,如此则需要较大面积的堆放场地,因污泥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极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目前淤泥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脱水,热处理,固化处理,物理脱水方法只解决了含水量的问题,不能从根本解决淤泥中含有污染物的处理.热处理针对淤泥来说,处理量十分有限,用于大量淤泥的处理不太适合.而固化处理在整个淤泥处理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的固化试剂,在淤泥固化的过程中将各种污染物进行固化处理,处理效果较佳,但是如何安排合理的工艺流程,使得淤泥从河道清淤出来,直至处理完成,在脱水基础上,更好的将淤泥中的重金属及一些有害元素分离或固化,一直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底淤泥中气体修复和检测方法,本方案通过淤泥修复装置上端的水溶性纤维遇水融化,通过压缩弹簧的弹性将负压吸附板在检测杆内顶起,使得负压吸附板下侧产生负压,使得淤泥中的水分和气体通过吸水管导至支撑板的上侧,从而对淤泥中的水分和气体进行取样,明胶层遇水融化,使得淤泥修复液通过通孔进入淤泥内,使得淤泥修复液对淤泥进行修复,当淤泥中的水分进入支撑板的上侧时,水分将固态柠檬烯混合,使得固态柠檬烯融化,液态柠檬烯将乳胶气囊溶解,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气体中的分子与酸性检测试纸接触时,通过酸性检测试纸的色变程度检测气体成分,通过酸性检测试纸将气体中的有毒物质进行隔离。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底淤泥中气体修复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下沉式检测装置垂直扔进水中,检测杆下端的检测头插入水底的淤泥内;
S2、通过检测头内的淤泥修复装置对淤泥中的有毒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去除,淤泥中的水分通过淤泥修复装置将水溶性纤维融化,压缩弹簧将负压吸附板从检测杆的内部顶起,使得检测杆内部产生负压;
S3、负压将淤泥中的水分和气体吸至检测杆内部,乳胶溶解装置将乳胶气囊引爆,乳胶气囊内的气体和淤泥中的有毒提起同时贯穿气体检测板并进入膨胀球内部;
S4当膨胀球内充满气体时,膨胀球在水中的浮力将检测杆从淤泥中带出水面,再对检测杆和膨胀球内部的物质进一步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鄞州华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鄞州华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91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