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0216.0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伦;乔军;阮祥志;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除尘 转炉 烟气 处理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烟气管道依次连接的转炉烟罩、汽化冷却烟道、余热回收机构、主路除尘机构和切换站,所述切换站的烟气出口分别连接放散烟囱和煤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除尘机构包括沿烟气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声波团聚器和陶瓷纤维过滤器;
所述声波团聚器用于通过声波的振动使烟气中大小不一的粉尘颗粒产生不同速度、不同频率的振动而进行碰撞以使粉尘团聚在一起;
所述陶瓷纤维过滤器包括过滤箱和设置于过滤箱内的陶瓷纤维滤管,陶瓷纤维滤管由低密度多孔陶瓷纤维压制形成;
所述汽化冷却烟道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之间的烟气管道包括混流管体,所述混流管体内布置有能使烟气产生旋流的旋流器,以增大烟气的煤气成分与氧气的接触碰撞几率;
所述旋流器包括导流管以及布置于导流管出口端的第一旋流叶片组,所述导流管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混流管体内并且与所述混流管体的内壁之间围设形成有烟气流通环腔,于所述烟气流通环腔的出口端布置有第二旋流叶片组;在所述混流管体上设有喷粉装置,用于向所述烟气流通环腔中喷入碳粉/焦粉,基于所述第二旋流叶片组的旋流作用,使喷入的碳粉/焦粉与烟气充分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旁路,所述除尘旁路一端旁接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与所述主路除尘机构之间的烟气管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路除尘机构与所述切换站之间的烟气管道上;于所述除尘旁路上设有旁路除尘机构和第一旁路控制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除尘机构包括静电除尘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团聚器与除尘旁路入口端旁接点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有第一主路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为陶瓷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旁路,所述冷却旁路一端旁接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之间的烟气管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与所述主路除尘机构之间的烟气管道上;于所述冷却旁路上设有蒸发冷却器和第二旁路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干法除尘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与冷却旁路入口端旁接点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有第二主路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转炉正常生产期间,转炉烟罩吸入的转炉烟气依次经汽化冷却烟道、余热回收机构、声波团聚器和陶瓷纤维过滤器处理后,根据烟气成分判断是否符合煤气回收条件,符合煤气回收条件时,通过切换站使烟气进入煤气柜,不符合煤气回收条件时,通过切换站使烟气通过放散烟囱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02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瘢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动生成运动处方的体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