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镀金线工艺的喷淋除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0659.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3/08;B08B1/00;B08B1/02;C25D7/06;C25D3/48;C25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镀金 工艺 喷淋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镀金线工艺的喷淋除油系统,涉及镀金线技术领域。其包括除油槽,所述除油槽内设置有除油剂,所述除油槽内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泵及喷淋管,所述水泵位于除油槽内部且进水端位于除油剂液面以下,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喷淋管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喷淋孔。线材输送至喷淋组件处时,水泵将除油槽内的除油剂抽送至喷淋管内,并且通过喷淋孔喷射至线材表面,实现冲洗。相较于将线材浸泡至除油剂内的方式,除油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镀金线工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镀金线工艺的喷淋除油系统。
背景技术
镀金线工艺是一种用于对线材表面进行电镀的方式。
相关技术中一种镀金线工艺参照图5所示,其包括除油槽1,除油槽1内灌注有除油剂11。线材14自除油剂11内穿过,通过线材14与除油剂11直接的接触,以实现对线材14表面油渍的清理。
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仅通过浸泡的方式对线材14进行除油,除油效果较差,故有待改善。
申请内容
为了改善除油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镀金线工艺的喷淋除油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镀金线工艺的喷淋除油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镀金线工艺的喷淋除油系统,包括除油槽,所述除油槽内设置有除油剂,所述除油槽内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泵及喷淋管,所述水泵位于除油槽内部且进水端位于除油剂液面以下,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喷淋管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喷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材输送至喷淋组件处时,水泵将除油槽内的除油剂抽送至喷淋管内,并且通过喷淋孔喷射至线材表面,实现冲洗。相较于将线材浸泡至除油剂内的方式,除油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除油槽转动连接有一对输送辊,所述除油槽连接有用于驱使其中任一输送辊转动的输送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材自两输送辊之间穿过,通过输送驱动件驱使输送辊转动,以实现线材的输送。
可选的,所述除油槽设置有吸油组件,所述吸油组件包括一对吸油辊及吸油层,所述吸油辊与除油槽转动连接,所述吸油层连接在吸油辊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材自喷淋组件处冲洗完毕后继续输送至吸油组件处,且线材抵接在两吸油层之间,随着线材的输送可实现吸油层与线材的摩擦,从而进一步将线材表面的油渍擦除。当吸油层表面局部粘附的油渍较多时,可人工转动吸油辊,从而利用吸油层表面洁净处的部分继续对线材表面进行摩擦。
可选的,所述吸油辊侧壁固定设置有尼龙钩带,所述吸油层内侧设置有尼龙绒带,所述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油层表面粘附的油渍较多时,可利用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的配合关系实现吸油层的快速拆装。
可选的,所述除油槽设置有用于驱使吸油辊转动的吸油驱动件且吸油辊与输送辊的旋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升吸油层与线材贴合处相对运动的速度差,从而提升吸油层对线材表面油渍的擦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除油槽设置有一对刮板,所述刮板位于吸油组件与喷淋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可在线材自喷淋组件处冲洗完毕后对线材表面的积液进行刮除,从而便于后续利用吸油层进行擦拭,以辅助提升除油效果。
可选的,两所述刮板外侧套设有弹性圈,所述刮板侧壁设置有供弹性圈内侧嵌设的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圈可使得两刮板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使得刮板端部抵接线材的状态更稳定,即刮板对线材表面积液的刮除效果更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0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