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1130.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5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邓丽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W76/14;B60R11/0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无线耳机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载无线耳机系统电性连接车辆控制系统,并包括:收纳组件、侦测模块、通信模块和配戴检测模块,其中,收纳组件用于收纳无线耳机;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无线耳机是否由收纳组件脱离;通信模块连接侦测模块,并用于当侦测模块侦测到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输出通知信号到车辆控制系统,以使车辆控制系统开启无线模块,无线模块用于和无线耳机建立连线;配戴检测模块用于当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检测无线耳机是否被配戴;当配戴检测模块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且无线耳机和无线模块建立连线时,通过无线模块输出车辆控制系统的音频信号至无线耳机,或者通过无线模块接收无线耳机的通话信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载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若需要接听电话时,基于安全和交通规则遵守方面考虑,不会直接用手持移动电话的方式接听电话,通常会通过移动电话的扩音功能、车辆自带蓝牙电话或者无线耳机接听电话。
通过移动电话的扩音功能与车辆自带蓝牙电话的方式接听电话时,因电话的通话内容可能涉及个人隐私,而存在使用上不太方便的问题。通过无线耳机的方式接听电话时,因驾驶员需寻找自身携带的无线耳机,且需费时手动操作以建立移动电话与无线耳机的配对,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电话的扩音功能与车辆自带蓝牙电话的方式接听电话存在使用上不太方便的问题,及通过无线耳机的方式接听电话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电性连接车辆控制系统。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包括:收纳组件、侦测模块、通信模块和配戴检测模块。其中,收纳组件用于收纳无线耳机;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无线耳机是否由收纳组件脱离;通信模块连接侦测模块,并用于当侦测模块侦测到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输出通知信号到车辆控制系统,以使车辆控制系统开启无线模块,无线模块用于和无线耳机建立连线;配戴检测模块连接侦测模块,并用于当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检测无线耳机是否被配戴;当配戴检测模块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且无线耳机和无线模块建立连线时,通过无线模块输出车辆控制系统的音频信号至无线耳机,或者通过无线模块接收无线耳机的通话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性连接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和车辆控制系统;收纳无线耳机于收纳组件;侦测无线耳机是否由收纳组件脱离;当侦测到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输出通知信号到车辆控制系统,以使车辆控制系统开启无线模块;建立无线耳机和无线模块的连线;检测无线耳机是否被配戴;当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且无线耳机和无线模块建立连线时,通过无线模块输出车辆控制系统的音频信号至无线耳机,或者通过无线模块接收无线耳机的通话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收纳组件收纳无线耳机,让驾驶员不需要寻找自身携带的无线耳机;通过侦测到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唤醒无线耳机,以和车辆控制系统建立连线,让驾驶员不需费时手动操作以建立移动电话与无线耳机的配对(即本申请实施例自动建立无线耳机与车辆控制系统之间的连线,进而建立无线装置(例如:移动电话)与无线耳机之间的连线);通过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后,无线耳机与车辆控制系统之间才开始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达到无线耳机省电和反应速度较快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申请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1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