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1685.4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2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盖翠丽;李俊峰;陈发祥;丁力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230037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阈值补偿模块、第一复位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发光模块、第二复位模块及存储模块;其中,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驱动模块写入数据电压;驱动模块用于产生驱动电流;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将驱动模块产生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模块;第一复位模块用于对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进行复位;阈值补偿模块用于对写入驱动模块的数据电压进行阈值补偿;第二复位模块用于对发光模块的阳极进行复位;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写入驱动模块的数据电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的复位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提高显示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当今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OLED显示屏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在手机、PDA、数码相机等显示领域OLED显示面板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LCD显示面板。
在OLED显示面板中,OLED需要利用像素电路进行驱动,然而目前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在高刷新率下无法得到有效的复位,导致写入不同像素电路的数据电压有差异,影响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的复位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提高显示均匀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其包括: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阈值补偿模块、第一复位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发光模块、第二复位模块及存储模块;其中,数据写入模块与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及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向驱动模块写入数据电压;驱动模块用于产生驱动电流;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模块的第二端及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用于将驱动模块产生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模块;第一复位模块与第一电源线、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及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复位模块用于对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进行复位;阈值补偿模块与第三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模块的第一端及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阈值补偿模块用于对写入驱动模块的数据电压进行阈值补偿;第二复位模块与参考信号线、第三发光控制信号线及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用于对发光模块的阳极进行复位;存储模块与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及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用于存储写入驱动模块的数据电压。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阈值补偿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二复位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存储模块包括电容,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元件;其中,
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参考信号线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发光信号控制线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电容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1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