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1811.6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聂少波;全宸良;郭徽;唐佩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内侧 解剖 万向 锁定 钢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包括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和柔性连接部(3);所述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和所述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之间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3)连接;所述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的宽度,按从股骨近端向股骨远端方向,逐渐加宽;所述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的宽度,按从股骨近端向股骨远端方向,逐渐加宽。本发明提供的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体积小,安装姿态易灵活调节,安装和拆除方便,尤其适用于C型骨折,对股骨内侧骨块固定能力强,和股骨内侧解剖形态贴附,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和使用安全性,降低了内固定失效的风险,本申请能够有效促进股骨内侧骨折的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
背景技术
股骨远端骨折占股骨骨折的6%,多见于多发伤和老年人中。骨折后因为不能活动,很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因此,早日对股骨骨折进行稳定的固定,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重点。
股骨远端骨折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加压钢板、髓内钉、Liss钢板以及外固定架等,均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一项关于这四种方法治疗1614个患者的研究发现,16.8%的患者需要二次翻修手术。特别是对于内侧髁骨折的C型骨折,由于缺少合适的内侧固定钢板,易出现伸膝装置粘连及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由于固定强度依然有限,后期骨折移位、内翻畸形和不愈合的风险较大。
具体的,对于C2和C3型骨折,不少学者为了避免并发症,采用外侧钢板固定后内侧附加钢板固定,同样存在钢板预弯的问题。即:附加钢板一般需要临时预弯,增加了手术和麻醉时间;同时预弯后的钢板强度降低,增加了断板的风险。C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由于骨皮质薄,单纯钢板固定可导致无效固定,且多有内侧骨皮质缺损,易出现内翻畸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包括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和柔性连接部(3);
所述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和所述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之间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3)连接;
所述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的宽度,按从股骨近端向股骨远端方向,逐渐加宽;所述前侧万向锁定钢板(1)包括第一股骨近端(A1)、股骨髁冠状位端(A2)和股骨髁矢状面端(A3);所述第一股骨近端(A1)、所述股骨髁冠状位端(A2)和所述股骨髁矢状面端(A3)连线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股骨近端(A1)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一非万向锁定孔(K1);所述股骨髁矢状面端(A3)设置若干个第二万向锁定孔(K2);各个所述第二万向锁定孔(K2)呈弧形布置;所述股骨髁冠状位端(A2)设置多排第三万向锁定孔(K3);各个所述第三万向锁定孔(K3)朝向不同方向;
所述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的宽度,按从股骨近端向股骨远端方向,逐渐加宽;所述后侧万向锁定钢板(2)包括第二股骨近端(B1)和股骨远端膨胀端(B2);所述第二股骨近端(B1)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二非万向锁定孔(K4);所述股骨远端膨胀端(B2)设置多排第四万向锁定孔(K5);各个所述第四万向锁定孔(K5)朝向不同方向。
优选的,各个所述第三万向锁定孔(K3)的孔轴发散朝向不同方向,各个所述第三万向锁定孔(K3)的孔轴向第一股骨近端(A1)倾斜设置。
优选的,各个所述第四万向锁定孔(K5)的孔轴发散朝向不同方向,各个所述第四万向锁定孔(K5)的孔轴向第二股骨近端(B1)倾斜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新股骨内侧解剖万向锁定钢板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1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