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厚朴酚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2487.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沈旭;王佳颖;黄玉洁;杨娟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05 | 分类号: | A61K31/05;A61P3/10;A61P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朴 及其 药学 可接受 制备 用于 治疗 糖尿病 周围神经 病变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厚朴酚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治疗包括糖尿病或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元轴突损伤、外周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实验筛选结果表明,厚朴酚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明显的促进外周感觉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诱导的糖尿病鼠神经传导速度缓慢以及感觉缺失的症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新用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厚朴酚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化疗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外周神经元轴突损伤、外周相关的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它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根据中华医学会对20世纪90年代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60.3%,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DAN。68%的DPN患者于截肢后五年内死亡,对那些高危DPN患者,早期的筛查诊断,运用合适的干预办法可以使溃疡的发生率降低60%,使截肢的发生率降低85%,大大提高其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因此, 全面认识DPN,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只能减缓患者的病症,并不能阻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程,因此对能够阻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理进程的新型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的发现有着迫切的需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DPN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还有葡萄糖自动氧化使反应性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DPN首先累及感觉神经元,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突萎缩变性,甚至消失;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以及髓鞘再生引起郎飞结结间长度改变。在DPN中以神经纤维的缺失为主并主要发生于缺血部位。目前大量的肥肠神经活检和尸检发现临床表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原发性施旺细胞异常的基础上还存在节段性脱髓鞘,此病理改变多见于腓肠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等有髓大神经,可引起郎飞结间距缩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感觉减退、乏力等症状。故认为可通过保护和促进感觉神经元突起生长以起到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厚朴酚为中药厚朴中提取得到的木质素类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抗菌。目前对于其保护外周感觉神经元及/或改善外周感觉缺失,从而起到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未见报道。
本发明进一步发现厚朴酚具有保护外周感觉神经元及/或改善外周感觉缺失的作用,因此本发明进一步发现了它对新的适应症治疗的潜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厚朴酚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新的医药用途,即其在制备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所述应用中,厚朴酚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保护外周感觉神经元及/或改善外周感觉缺失的小分子化合物。
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无机酸盐、有机酸盐,例如苹果酸盐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厚朴酚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保护外周感觉神经元及/或改善外周感觉缺失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与外周神经损伤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2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