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制备方法及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2783.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张丙飞;张仲恺;刘兆钧;刘延;刘江江;史鹏;林启敬;蒋庄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H01L35/32;H01L3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阵列 节点 薄膜 热电偶 制备 方法 封装 结构 | ||
1.一种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基底(1)、康铜薄膜区(2)及三个纯铜薄膜区(3),其中,柱状基底(1)尾部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直槽、第二直槽、第三直槽及第四直槽,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的一侧位于第一直槽内,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的一侧位于第二直槽内,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的一侧位于第三直槽内,康铜薄膜区(2)的一侧位于第四直槽内,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的另一侧、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的另一侧、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的另一侧及康铜薄膜区(2)的另一侧均位于柱状基底(1)的前端面上,且在柱状基底(1)的前端面上,康铜薄膜区(2)分别与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及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重叠,以形成三个热节点;
三根第一金属引线(4)分别与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及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相连接,第二金属引线与康铜薄膜区(2)相连接,得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
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的封装结构,包括输出线缆(5)、轴向挡圈(7)及六角头螺栓(6),其中,柱状基底(1)及轴向挡圈(7)沿轴向装配于六角头螺栓(6)内,轴向挡圈(7)上开设有轴向孔,其中,第一金属引线(4)及第二金属引线穿过所述轴向孔后输出线缆(5)相连接,
采用三维立体的柱状基底,在复杂三维基底的端面上形成金属薄膜热电偶,冷端引线通过侧面直槽引出,形成三个热节点,具体为三组负极共用、正极独立的薄膜热电偶;
该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柱状基底(1)进行清洗后烘干;
2)侧面上涂覆第一遮蔽层,再进行烘干;
3)在柱状基底(1)的端面上贴第一膜版,再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柱状基底(1)上制备康铜薄膜区(2),然后进行去胶处理;
4)将柱状基底(1)进行清洗后烘干;
5)在柱状基底(1)的侧面上涂覆第二遮蔽层,再进行烘干;
6)在柱状基底(1)的前端面上贴第二掩膜版,再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柱状基底(1)上制备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及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去除第二掩膜版,再进行去胶处理,清洗后烘干;
7)将步骤6)得到的器件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氛围中,再进行退火处理;
8)采用提拉法在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及康铜薄膜区(2)表面制备环氧树脂涂层,然后进行固化热处理,以形成环氧树脂保护层;
9)三根第一金属引线(4)分别与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及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相连接,第二金属引线与康铜薄膜区(2)相连接,得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根第一金属引线(4)及一根第二金属引线,其中,三根第一金属引线(4)分别与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及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相连接,第二金属引线与康铜薄膜区(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槽的宽度、第二直槽的宽度、第三直槽的宽度及第四直槽的宽度均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柱状基底(1)的前端面与第一直槽、第二直槽、第三直槽及第四直槽的连接位置均为圆角过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及康铜薄膜区(2)的表面均设置有环氧树脂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阵列式多节点薄膜热电偶,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纯铜薄膜区(3)与第一根第一金属引线(4)之间、第二个纯铜薄膜区(3)与第二根第一金属引线(4)之间、第三个纯铜薄膜区(3)与第三根第一金属引线(4)之间以及康铜薄膜区(2)与第二金属引线之间均通过高温导电银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27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