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弯道陡槽溢洪道的混凝土建筑桩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2926.7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邵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0;E02D27/46;E02D29/02;E02B8/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利交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259 | 代理人: | 蔡辉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弯道 溢洪道 混凝土 建筑 桩基 | ||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弯道陡槽溢洪道的混凝土建筑桩基,包括弯道陡槽溢洪道,弯道陡槽溢洪道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承载基座,混凝土承载基座的下部设置有预制桩,预制桩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锥形的定位柱,混凝土承载基座的一侧均匀镶嵌有锚筋,锚筋远离混凝土承载基座的一端连接有安装钢板,安装钢板远离锚筋一侧均匀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外侧套设有连接框,导向柱一端贯穿连接框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远离导向柱一端插设有挡套,挡套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防护套与连接框螺纹连接,挡套内插设有连接杆。本发明能够避免高速水流对流边界的冲击损坏,同时避免溢洪道的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弯道陡槽溢洪道的混凝土建筑桩基。
背景技术
溢洪道工程建设逐渐成为水利工程防洪、除险、加固设计和施工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水利坝体大空间,高体量的不断提高,弯道陡槽溢洪道已然成为水利工程节省工程空间和体量,提高防洪蓄水能力等方面的关键。在具有弯道的陡槽溢洪道内,高速水流对过流边界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冲击弯道凸侧,进而在溢洪道内形成非对称冲击波。而高速水流中所携带的散粒体泥沙跟随高速水流加速后,会在弯道段内发生跳跃、翻滚等运动形态,从而对溢洪道过流边界产生撞击破坏、砸蚀破坏、磨蚀破坏等破坏形态,同时由于高速水流对溢洪道的底部的冲击力传导到桩基后,会造成溢洪道的沉降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弯道陡槽溢洪道的混凝土建筑桩基,使其能够避免高速水流对流边界的冲击损坏,同时避免溢洪道的沉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适用于弯道陡槽溢洪道的混凝土建筑桩基,包括弯道陡槽溢洪道,所述弯道陡槽溢洪道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承载基座,混凝土承载基座的下部设置有预制桩;所述预制桩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锥形的定位柱;所述混凝土承载基座的一侧均匀镶嵌有锚筋,锚筋远离混凝土承载基座的一端连接有安装钢板;所述安装钢板远离锚筋一侧均匀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外侧套设有连接框;所述导向柱一端贯穿连接框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远离导向柱一端插设有挡套;所述挡套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防护套与连接框螺纹连接;所述挡套内插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导向柱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框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基板,混凝土基板的上部设置有集沙池;所述集沙池的一侧设置有引水槽,集沙池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槽;所述弯道陡槽溢洪道的凸侧边墙处设置有与引水槽连通的排出槽,弯道陡槽溢洪道的一侧设置有与回水槽连通的进水槽。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内均匀插设有工字状的加强筋板,安装框开设有与加强筋板相匹配的T型插槽;所述加强筋板的下端均开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安装框的上部安装设置有压板,压板的下部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集沙池内设置有挡水墙,挡水墙沿着集沙池的对角线设置;所述挡水墙靠近回水槽的一侧对称设置有C型导轨,挡水墙靠近回水槽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阶梯通孔,阶梯通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阶梯通孔一端设置有顶出弹簧,顶杆另一端穿过阶梯通孔连接有推板;两个所述C型导轨间插设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对称平面与所述弯道陡槽溢洪道的上游直道的对称平面为同一垂直面。
优选的,所述引水槽与所述排水槽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镶嵌有安装套,两个安装套间滑动设置有第一止水铜板;所述第一止水铜板的两端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与第一止水铜板贴合处设置有密封圈,第一导向套通过连接螺栓与安装套连接固定。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均均匀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顶紧弹簧,两侧第一顶紧弹簧间设置有第一止水铜板;所述第一导向套的横断面呈楔形状;所述第一导向套的高度小于引水槽与所述排水槽间的距离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2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