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2937.5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朱恕真;罗善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22640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阻燃 水性 聚氨酯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由主胶和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组成,且主胶与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按照重量比100:2~10配合使用;其中,主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性聚氨酯分散体50~70份,水性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10~30份,反应型水性氨基树脂10~30份,水性增稠剂0.1~0.5份,气相二氧化硅1~3份,偶联剂0.1~0.5份,润湿剂0.1~0.5份,中和剂0.1~0.5份,消泡剂0.1~0.5份。本发明不仅环保无毒、低VOC、低气味,而且引入了反应型阻燃剂,显著提高了胶黏剂成膜后的阻燃效果,可广泛用于汽车、高铁、家具、制鞋、纺织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聚氨酯胶黏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高铁、家具、制鞋、纺织等领域的常用胶黏剂分为油性胶黏剂和水性胶黏剂。油性胶黏剂气味大,不环保,不仅影响工人健康,而且使得上胶部件持续散发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水性胶黏剂环保无毒、低VOC、低气味,能够避免油性胶黏剂的缺点。然而上述胶黏剂均属于高分子胶黏剂,成膜后仍然具有可燃或易燃特点,带来了火灾隐患。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阻燃胶黏剂是外加非反应型阻燃剂混合而成,胶黏剂固化后,阻燃剂容易向胶膜表面迁移、流失,使得阻燃性能下降,而且现有阻燃胶黏剂成分单一,阻燃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不仅环保无毒、低VOC、低气味,具有优良的粘接强度,而且引入了反应型阻燃剂,充分利用氮磷协同阻燃能力,显著提高了胶黏剂成膜后的阻燃效果,解决了阻燃剂迁移和流失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家具、制鞋、纺织等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该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由主胶和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组成,且所述主胶与所述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按照重量比100:2~10配合使用;其中,所述主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一种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重量份计,将50~70份水性聚氨酯分散体、10~30份水性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10~30份反应型水性氨基树脂、1~3份气相二氧化硅、0.1~0.5份偶联剂、0.1~0.5份润湿剂、0.1~0.5份中和剂、0.1~0.5份消泡剂混合,并在500~600r/min转速下搅拌10~20min,然后加入0.1~0.5份水性增稠剂,加完后在700~800r/min转速下继续搅拌30~60min,直至粘度达到3000~7000mPa.s停止搅拌,过滤后即得到主胶;
将主胶与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按照重量比100:2~10配合使用,从而得到上述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采用特定比例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反应型水性氨基树脂、水性增稠剂、气相二氧化硅、偶联剂、润湿剂、中和剂和消泡剂制成主胶,充分利用含磷水性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与含氮反应型水性氨基树脂的氮磷协同阻燃特点,提高了胶黏剂成膜后的氮磷协同阻燃性,提升了阻燃效率和阻燃效果,而且可显著降低胶黏剂成膜后的VOC排放、降低胶膜的气味、改善生产车间环境质量。同时,该氮磷协同阻燃水性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型水性氨基树脂具有反应官能团,可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接到聚氨酯链段中,这有效解决了阻燃剂迁移和流失的问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高铁、家具、制鞋、纺织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2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