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体组合产品及其在新冠肺炎检测中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13596.3 申请日: 2021-02-26
公开(公告)号: CN112979795B 公开(公告)日: 2022-07-08
发明(设计)人: 林晓涛;钱纯亘;刘笔锋;陈鹏;林军;李一荣;黄建英;潘运宝;胡鹍辉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6/10 分类号: C07K16/10;C12N15/13;G01N33/569
代理公司: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林青中
地址: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抗体 组合 产品 及其 肺炎 检测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体组合产品及其在新冠肺炎检测中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产品具有高灵敏度,可识别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用于开发新冠检测试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体组合产品及其在新冠肺炎检测中应用。

背景技术

冠状病毒(CoVs;冠状病毒科亚科,冠状病毒科,病毒目)是一组高度多样性,有包膜的,正义链,单链RNA病毒,在多种动物中引起不同严重程度的呼吸道,肠道,肝和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人类。冠状病毒分为四个属:α冠状病毒,β冠状病毒(βCoV),γ冠状病毒和δ冠状病毒。在过去的12年中,出现了两种新型的β-冠状病毒,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CoV)和中东呼吸道综合症(MERS-CoV),这两种病毒会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同源性与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CoV)达到80%以上,其中的两者的结构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同源性为94.1%,两者的Spike protein同源性为84.1%。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会在约7天左右会产生针对病毒的IgM抗体,约14天左右会产生病毒的IgG抗体。产生的抗体是一种保护性的抗体,能促进人体从病毒感染中恢复和自愈。

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的检测,同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是新冠核酸诊断试剂的有效补充。新冠IgM和IgG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关键在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效抗原的获得。新冠冠状病毒结构蛋白有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跨膜蛋白,同源三聚体结构,如“冠状”分布于病毒表面,是介导病毒感染细胞的核心组分)、核衣壳蛋白(Nucleoprotein,是新冠病毒结构蛋白中表达丰度最高的组分)、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和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其中根据蛋白的丰度和空间位置,用于IgM和IgG诊断的主要是核衣壳蛋白以及刺突蛋白。但由于核衣壳蛋白的保守性较强,且由于被包裹在病毒内,机体针对其产生的抗体特别是IgM抗体比较晚。因此,新冠抗体诊断试剂特别是IgM抗体诊断,所使用的诊断抗原主要是刺突蛋白的相关片段。

现有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核酸检测,主要通过咽、鼻拭子样品提取基因组后,通过特定的探针和引物,使用qPCR的方法进行分析。虽然该方法时病原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操作过程繁琐,涉及到基因提取、处理、分析的步骤,操作要求和时间较长。对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因为样本提取质量的影响等原因而造成假阴性。其二是通过重组表达新型冠状病毒结构蛋白如N抗原或者刺突蛋白,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的IgG、IgM或者IgA抗体,以间接指示病毒的感染情况。但是检出时间相对较晚,IgM抗体一般需要在感染的7天后方可出测,IgG抗体一般需要在感染的14天后方可检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组合产品,其为两种新型冠状病毒N抗原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组合,包含N-Ab-01和N-Ab-02;

所述N-Ab-01包含分别为SEQ ID NO:1、2或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H-CDR3,以及分别为SEQ ID NO:4、5或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L-CDR3;

所述N-Ab-02包含分别为SEQ ID NO:7、8或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H-CDR3,以及分别为SEQ ID NO:10、11或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L-CDR3。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组合产品,所述N-Ab-01和N-Ab-02独立的选自鼠源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全人抗体。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组合产品,所述N-Ab-01进一步包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3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