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生产用发光二极管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3788.4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路迎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益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1 | 分类号: | G01R31/01;G01R31/44;G01R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王金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生产 发光二极管 检测 装置 | ||
一种LED生产用发光二极管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杆二、支杆三、支架一、支杆四、支架二等;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杆二、支杆三、支杆四和支架二,支架二位于底板中心位置,支杆二、支杆三和支杆四沿底板圆周边间隔设置,支杆二和支杆四位于两边,支杆三处于支杆二和支杆四中间。本发明通过气缸带动转盘组件进行转动,这样便可实现多工位连续工作,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检测效率,通过检测组件与转盘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快速对二极管进行两次正负极相反的检测,实现了无需确定二极管正负极便可对其进行正负极检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生产用发光二极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属于半导体二极管,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常简写为LED。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
当发光二极管生产出来以后,通常是需要对其进行合格性检测,常用的检测方式非常繁琐,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先需要先去确定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对于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长度不一的情况,一般长脚为正,短脚为负。
第二;然后再将二极管的两个引脚通电,并判其是否发光。
第三;将电源正负极调转,再次接通引脚并检测。
上述为发端二极管传统的检测方式,该方式步骤繁琐,检测效率慢。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研发一种无需确定正负极便能快速对其进行检测的LED检测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确定正负极便能快速对其进行检测的LED生产用发光二极管检测装置。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生产用发光二极管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杆一、支杆二、拨正滑道、支杆三、固定台、支架一、气缸、支杆四、分隔板、支架二、转盘组件和检测组件,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杆一、支杆二、支杆三、支架一、支杆四和支架二,支架二位于底板中心位置,支杆二、支杆三和支杆四沿底板圆周边间隔设置,支杆二和支杆四位于两边,支杆三处于支杆二和支杆四中间,支架一紧挨着支杆三,拨正滑道与支杆二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台与支杆三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气缸安装在支架一上,分隔板与支杆四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组件与支架二连接,转盘组件与支架一连接,检测组件与转盘组件连接,检测组件与支杆三连接。
作为优选,转盘组件包括有转轴、工位盘、限位板、带轮一、圆底盘、间歇组件和夹持组件,转轴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转轴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工位盘,工位盘与转轴横切面同圆心,工位盘远离圆心的位置间隔设有四个工位槽,每个工位槽处均设有一个夹持组件,每个工位槽的两侧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带轮一与转轴固定连接,间歇组件设置在支架一上,间歇组件与气缸伸缩杆配合,间歇组件与带轮一传动连接,工位盘与检测组件转动连接,圆底盘固定连接在支架二靠近工位盘的一侧,圆底盘与工位盘接触,圆底盘远离支杆一的一侧间隔设有三个方孔。
作为优选,夹持组件还包括有推杆、三角杆、夹爪、小支板、弹簧一、圆柱、弹簧二、半圆夹和销杆,推杆与工位盘滑动连接,推杆靠近工位盘圆心的一端与检测组件接触,推杆远离工位盘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杆,夹爪、小支板、弹簧一、圆柱、弹簧二、半圆夹和销杆均沿工位槽对称设有两个,销杆和小支板均与工位盘固定连接,夹爪与销杆铰接,夹爪远离工位盘圆心的一端铰接有圆柱,圆柱自身可溃缩,圆柱远离夹爪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夹,圆柱上套有弹簧二,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夹爪和半圆夹接触,弹簧一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小支板和夹爪远离圆柱的一端,三角杆与夹爪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益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益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3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