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可靠绝缘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3966.3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宾;董欣赏;苏志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H01H50/56;H01H50/02;H01H50/04;H01H50/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绝缘 超小型 电磁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可靠绝缘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包括线圈部分和静簧部分;所述线圈部分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包括两端部的凸缘;所述静簧部分包括分布在线圈架的至少一端的静簧;所述静簧包括含有静触点的触点部分;所述静簧的触点部分设置在靠近线圈架的凸缘的位置处;所述线圈架的凸缘中,分别向上凸伸设有用来在水平的两个方向对静簧的触点部分进行共同限位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本发明可以利用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配合,避免静簧的触点部分在装配时位置出现不可控的散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绝缘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因为体积小,大量使用于网络通讯、医疗设备等需要产品密集安装的领域。现有技术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通常由动簧衔铁部分、底座部分和外壳组成,其中,动簧衔铁部分一般由两组动簧、衔铁通过组合注塑形成整体,两组动簧分别有常开端触点与常闭端触点,动簧衔铁部分通过定位处的材料与底座部分中的静簧部分焊接形成翘翘板结构,使得动簧的常开端触点、常闭端触点分别与常开静簧的触点、常闭静簧的触点对应配合,焊接方式可为激光焊或者电阻焊等方式。
这种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底座部分通常由线圈部分和静簧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制作时,先是将U形铁芯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方式形成线圈架部分(如图1所示),线圈架部分101包括了线圈架102和U形铁芯103,线圈架102包括两端的凸缘104和中间的绕线窗口105,U形铁芯103的中间段被包覆在线圈架102中,U形铁芯103的两端部106配合在线圈架102的两个凸缘104处,并作为与动簧衔铁部分的衔铁相配合的极面107而露出在线圈架102外;接着,在线圈架102的绕线窗口105处缠绕漆包线108,形成了线圈部分109(如图2所示);然后,将静簧部分200与线圈部分109在位置上进行匹配(如图3所示),其中,静簧部分200通常含有四个触点静簧201(即两个常开静簧和两个常闭静簧),每个触点静簧201均包括有触点部分202和引出脚203,触点部分202中含有静触点204;由于这类继电器线圈工作方式通常需要兼容单稳态与磁保持规格,因此磁路结构中通常还需要带有永磁铁206,永磁铁206是焊接于线圈部分的U形铁芯103的两端部106之间(如图4所示);最后,将静簧部分200与线圈部分109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方式形成底座部分205(如图5所示)。
这种将底座,磁路,静簧三者组合注塑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减少体积及提高绝缘能力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如下弊端:
一是,四个触点静簧201的触点部分202的位置在X、Y方向的位置一致性精度不足,如图5所示,X方向为继电器的长度方向(即沿着铁芯的U形底的长度方向),Y方向为继电器的宽度方向。这是由于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如图3所示,触点静簧201的触点部分202的位置在X、Y方向上没有进行有效的限位,这样会造成触点位置出现偏差,导致静触点与动触点的接触位置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易导致输出回路之间的接触电阻一致性以及电耐久性一致性不足,从而影响了产品的一致性。
二是,触点部分202的位置与线圈的漆包线108之间的爬电距离M1通常为输入输出回路之间较短的位置(如图3所示),该处绝缘性能随着继电器的使用存在恶化趋势,影响输入输出回路之间的隔离度。这是由于:虽然触点部分202的位置与线圈之间在底座组合注塑之后被底座塑料所隔离,但由于线圈骨架塑料与底座塑料通常不为完全一样的材料,材料之间存在膨胀率,耐热性等特性上的差异;且由于底座塑料与线圈塑料是分开二次加工而成,通常线圈骨架是先加工成型,加工完工之后骨架塑料表面难以避免会因为受空气潮气等气氛因素影响洁净度,因此微观上线圈架骨架塑料与底座塑料之间无法做到完全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不够紧密的弊端随着继电器使用过程的环境温度,潮气变化等影响,会进一步恶化。因此由于静簧触点部分202的位置与线圈之间在底座注塑之前,触点部分202的位置直接暴露于漆包线上方,两者之间爬电距离M1较短,在线圈骨架塑料与底座塑料之间的微观缝隙,将成为电压击穿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3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