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4519.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燕 |
主分类号: | C09D163/02 | 分类号: | C09D163/02;C09D5/10;C09D5/03;C09D7/62;C09D7/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腐蚀 粉末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纳米锌粉用多巴胺改性,制得改性纳米锌粉,随后将四钛酸钾在酸液的处理下制得四钛酸溶胶,将改性纳米锌粉与四钛酸溶胶混合,并在磷酸二氢钠溶液的作用下,制得隔热填料坯料,然后将隔热填料坯料于微波炉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制得预处理隔热填料坯料,将预处理隔热填料坯料用二氧化硅溶胶包覆后,制得隔热填料,最后将环氧树脂、隔热填料、固化剂、流平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经压片,粉碎过筛,制得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本发明制备的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漆涂装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如油漆在使用过程中会向大气环境中大量排放有毒有害有机溶剂,环境为之付出的代价太大;油漆使用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身体损害造成的影响时长期终身的。环保要求是推动粉末涂料发展的一大动力,由于生产厂家都在寻找降低产品VOC的途径,因此在某些领域粉末涂料自然替代了液体涂料。
环氧粉末涂料为上世纪开发的热固性粉末涂料。其成膜物质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涂膜对底材有较好的附着力,电绝缘性好,且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器、仪表、机械及运输管道的内外防腐,在防腐涂料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环氧树脂本身的特性,环氧粉末涂料在实际应用中耐候性较差、耐磨性较差、涂膜易粉化,不宜用作户外涂装,限制了环氧粉末涂料应用。目前在要求耐候的防腐领域,一般采用双层喷涂的方法,即底层防腐涂层,面层耐候涂层,但是此方法实际生产工序和过程控制都较为复杂,也容易出现层间附着力不好,表面发花等情况。并且,常规的环氧粉末涂料隔热性不佳,且耐腐蚀性能也有待提高,因此,需研究和开发一种隔热耐腐蚀的环氧粉末涂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一种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50~60份环氧树脂,1~6份固化剂,0.2~2.0份流平剂,1~3份硅烷偶联剂和30~45份隔热填料;
所述隔热填料由改性纳米锌粉和四钛酸钾经微波处理后,再包覆二氧化硅制备而成。
作为优化,所述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44或环氧树脂E-51中任意一种;所述固化剂为二胺基二苯砜或间苯二胺中任意一种;所述流平剂为有机硅流平剂或丙烯酸流平剂中任意一种;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或硅烷偶联剂KH-570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所述改性纳米锌粉为预处理纳米锌粉经多巴胺改性后制得。
作为优化,所述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55份环氧树脂E-44,3份间苯二胺,1份有机硅流平剂,1份硅烷偶联剂KH-550和40份隔热填料。
作为优化,一种隔热耐腐蚀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多巴胺与水混合,并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并加入预处理纳米锌粉,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改性纳米锌粉;
(2)将四钛酸钾与盐酸混合,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四钛酸,将四钛酸与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混合,静置后,再加入水稀释,搅拌混合后,离心分离,去除上层清液,得四钛酸溶胶;
(3)将步骤(1)所得改性纳米锌粉分散于水中,得改性纳米锌粉分散液,将步骤(2)所得四钛酸溶胶与改性纳米锌粉分散液混合,搅拌分散后,再加入磷酸二氢钠溶液,搅拌混合后,离心分离,过滤,去除滤液,得滤饼,将滤饼洗涤干燥后,得隔热填料坯料,将将隔热填料坯料置于微波炉中,微波反应一段时间后,得预处理隔热填料坯料;
(4)将步骤(3)所得预处理隔热填料坯料与乙醇溶液混合,并加入正硅酸乙酯,调节pH至碱性,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得隔热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燕,未经王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4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