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临界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4763.6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治;毛恩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美科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5B4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群的检测维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每个机组进行编号;2)实时采集并且检测每一个机组稳定运行后的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得到整个系统的所有机组的平均吸气温度Tave;3)将每一个机组的稳定运行吸气温度值与平均吸气温度(Tave)作比较,判断该机组是否存在制冷剂泄露;4)若该机组存在泄露,则开启电磁阀,对该机组进行充注量补充;5)将发生泄露的机组编号反馈给中控台,通知对该机组进行检修。本发明能够有效监测CO2热泵机组群中各个机组的制冷剂损耗情况,并对欠充的机组及时添加制冷剂,保证CO2热泵机组群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O2热泵机组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群的检测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造成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CO2凭借自身超低的ODP和GWP值,作为纯天然的自然工质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巨大关注,成为了近年来的制冷剂研究焦点。CO2的来源广泛,制取方式简单,价格低廉。临界温度较低,主要工作循环为跨临界循环。在超临界状态,CO2的温度和压力值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气体冷却器中存在大幅度的温度滑移,使得CO2跨临界循环的制热性能十分优越。
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引起了CO2热泵热水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CO2热泵热水器的优点十分显著,加热一定量的热水,能耗仅仅为传统的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节能环保。并且通过调节循环的压力,可以轻松的获得90℃以上高温热水,而传统的热泵热水器的最高水温只能达到60摄氏度。并且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提供十分可观的制热量。自1991年以来,全球的学者对跨临界CO2热泵的研究一步步深入,不断地优化热泵系统的设备,并且在基础的热力循环上,通过增加回热器、喷射器等部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使得跨临界CO2热泵的性能越来越优越,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目前,CO2热泵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幅的推广使用,未来将大大的减小了我国的能源消耗。
在实际使用时,通常是将多个CO2热泵机组组成一个机组群。通常CO2热泵机组在使用过程中,里面的制冷剂会存在泄漏的情况,当制冷剂泄漏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严重影响CO2热泵机组的制热效果,因此需要及时对泄漏的机组添加制冷剂,加注时,通过CO2热泵机组上的冷却剂加注口进行加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群的检测维修方法,能够有效监测CO2热泵机组群中各个机组的制冷剂泄漏情况,并对泄漏的机组及时添加制冷剂,保证CO2热泵机组群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群的检测维修方法,能够有效监测CO2热泵机组群中各个机组的制冷剂损耗情况,并对欠充的机组及时添加制冷剂,保证CO2热泵机组群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群的检测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群的检测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美科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美科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4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