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15490.7 申请日: 2021-02-10
公开(公告)号: CN113248564B 公开(公告)日: 2022-02-11
发明(设计)人: 于志鹏;纪慧卓;刘璇;赵文竹 申请(专利权)人: 渤海大学
主分类号: C07K5/083 分类号: C07K5/083;C07K5/093;C07K14/78;A61K38/39;A61P17/00;A61K8/65;A61Q19/02;A23L33/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21013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酪氨酸 抑制 作用 活性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r‑Asp‑Trp(SDW),Gly‑Ala‑Arg(GAR),和Asp‑Gly‑Leu(DGL)。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能持续稳定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且具有活性高、安全、无毒、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可作为美白功能成分用于化妆品和有助于改善黄褐斑功能的保健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活性肽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

背景技术

酪氨酸酶(EC1.14.18.1),又称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催化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酪氨酸酶催化L-酪氨酸氧化成L-多巴,随后将L-多巴氧化生成L-多巴醌,再通过一系列非酶促反应转化为黑色素。在人体中,酪氨酸酶过量表达,可能导致色素沉着性疾病如老年斑、雀斑、黄褐斑和黑色素瘤等。其中,黄褐斑是最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多发生于女性面部,严重影响容貌。目前,尚无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手段,给患者造成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降低生活质量。同时,在哺乳动物大脑中发现酪氨酸酶活性与帕金森病和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研究发现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可实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生成,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常见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曲酸、抗坏血酸和熊果苷等。含有上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美白化妆品对皮肤有美白作用的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程度伤害,同时这些抑制剂容易使产品不稳定。如曲酸被广泛用于治疗黑色素性皮肤病,但其稳定性差且长期使用可导致皮肤癌。抗坏血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皮肤增白剂,但会快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失效。熊果苷具有高度光敏感性、不稳定,添加在美白化妆品中易变色。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协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的组合物及应用(公开号CN 111920790 A,申请日期2020.09.15),所述具有协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的组合物以苯乙基间苯二酚为有效成分,超剂量使用苯乙基间苯二酚将对皮肤造成影响。因此,寻找天然、无毒且稳定高效的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活性肽天然、安全、高效、易于人体吸收,具有良好的皮肤美白功效。

本发明旨在提供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并应用于制备有助于改善黄褐斑功能的保健品及美白化妆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r-Asp-Trp,Gly-Ala-Arg,和Asp-Gly-Leu。

本发明的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可用于制备有助于改善黄褐斑功能的保健品及美白化妆品。

本发明的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肽,与酪氨酸酶的对接能量值分别为-84.32,-81.67,-112.12kcal mol-1,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4mg/mL,0.34mg/mL,和0.15mg/mL。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活性肽的筛选

本发明借助在线酶切工具ExPASy PeptideCutter(http://web.expasy.org/peptide_cutter/)对胶原蛋白序列进行虚拟酶切,共释放111条肽序列。通过在线程序PeptideRanker、peptide property calculator和Discovery Studio(DS)的ADMET模块对所得肽序列的生物活性、水溶性和毒性进行预测,筛选得到25条具有良好生物活性、水溶性且无毒性的生物活性肽。从Protein Data Bank(PDB)数据库获取酪氨酸酶的3D结构(PDBID:2Y9X)并将其作为受体蛋白,通过D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能与酪氨酸酶活性位点紧密结合的肽。以‘-CDOCKER_Energy’值为筛选指标,得到三条最具潜在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肽SDW,GAR,和D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5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