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器件的寿命老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6993.6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侯继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远明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器件 寿命 老化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的寿命老化装置,所述寿命老化装置包括:底座,用于支撑包含所述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并吸收所述发光器件产生的热量;散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底座进行散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寿命老化装置,通过底座与散热机构的配合,能够在对底座所支撑的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器件进行寿命老化的过程中,对发光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的寿命老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而言,其内部的发光器件在点亮初期通常会发生亮度波动。图1为发光器件的亮度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亮度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再剧烈下降最后以接近线性的变化趋势自然衰减。发光器件在点亮初期的亮度波动会使其出现色偏从而导致色彩失真,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在OLED显示面板出厂前对其内部的发光器件进行寿命老化(Lifetime-Aging,L-Aging)。具体而言,寿命老化是在一定温度下对发光器件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电流密度的高亮度点亮。一般来说,寿命老化的典型温度为室温,典型时间为5~10min,典型电流密度为50~150mA/cm2。图2为发光器件完成寿命老化后的亮度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亮度以接近线性的变化趋势自然衰减。然而,无论是在OLED显示面板的成盒(Cell)阶段还是模组组装(Module)阶段对其内部的发光器件进行寿命老化,都会在OLED显示面板的电源输入端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显示面板的整体温度过高,影响显示面板的良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器件的寿命老化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发光器件的寿命老化工艺会导致包含该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良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的寿命老化装置,所述寿命老化装置包括:
底座,用于支撑包含所述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并吸收所述发光器件产生的热量;
散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底座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源输入端的第一区段以及远离所述电源输入端的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散热速度高于所述第二区段的散热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材料为金属、合金和石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为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设于所述第一区段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区段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的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区段的温度,并将所述第一区段的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区段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二区段的温度,并将所述第二区段的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区段的温度与所述第二区段的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还设于所述第二区段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首端用于接收外部注入的制冷液,所述管道的尾端用于将所述制冷液排出,所述制冷液在流经所述管道的过程中对所述底座进行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风扇或空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6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室内植物种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频功能性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