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A387Gr11CL2钢板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7711.4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朝;赵国昌;李杰;李样兵;袁锦程;吴艳阳;龙杰;庞辉勇;柳付芳;牛红星;尹卫江;侯敬超;王东阳;顾自有;赵紫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舞阳新宽厚钢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8/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曹淑敏 |
地址: | 46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a387gr11cl2 钢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SA387Gr11CL2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轧制、淬火处理工序,轧制工序,终轧温度910‑935℃,轧后采用ACC快冷装置进行冷却,钢板通过ACC装置冷却后返红温度≤450℃,淬火处理工序,钢板加热至880‑920℃保温244.2‑440min,出炉后进行水冷。本发明在保证SA387Gr11CL2钢板性能的基础上,成功解决了该类钢由于两次淬火带来的成本偏高难题,吨钢降低热处理成本400元以上,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A387Gr11CL2钢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模焊温度690℃,保温20h以上,且有装出炉温度、升降温速率限制以及-10℃及以下低温冲击要求的SA387Gr11CL2钢板,为保证钢板性能合格率,通常采用一次高温淬火+二次亚温淬火(即两次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导致热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生产周期超长,给钢厂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针对该类钢板,创新相应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保证钢板性能优良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生产(热处理)成本,市场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SA387Gr11CL2钢板的生产方法,在保证钢板性能优良的基础上降低热处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A387Gr11CL2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轧制、淬火处理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序,终轧温度910-935℃,轧后采用ACC快冷装置进行冷却,钢板通过ACC装置冷却后返红温度≤450℃。
进一步的,钢板通过ACC快冷装置冷却过程,辊速0.25-0.30m/s,冷却水总流量9700-11000m3/h,水压0.15-0.16MPa。
进一步的,所述淬火处理工序,钢板加热至880-920℃保温244.2-440min,出炉后进行水冷。
进一步的,淬火处理过程,钢板加热后水冷至室温。
优选的,淬火处理过程,钢板加热后水冷至20℃。
进一步的,淬火处理过程,采用辊底式淬火炉进行加热,出炉后采用辊底式淬火机进行水冷。
进一步的,水冷过程,辊速1.5-4m/min,水温≤28℃,高压段水量≥4300m3/h,高压段水压≥0.78MPa,低压段摇摆时间≥40min。
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轧后ACC、淬火及后续水冷工艺,明显降低了SA387Gr11CL2钢板热处理成本。其中的轧后ACC冷却过程能替代现有技术中两次淬火中的一次高温淬火工序,同时轧后ACC快冷还能基本消除由于成分起伏和传统轧后空冷组织遗传带来的大块状晶粒,从而得到均匀细密的贝氏体组织;后续的淬火处理工序保证钢板得到贝氏体+少量铁素体的复相组织,辅以相匹配的回火工艺,使钢板得到优良的强韧性组合。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钢板进行长时模焊处理(690℃*24h)后板厚1/2处强度和低温冲击性能见表1,传统两次淬火方法获得的钢板进行长时模焊(690℃*24h)后板厚1/2处强度和低温冲击性能见表1。
表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保证SA387Gr11CL2钢板性能的基础上,成功解决了该类钢由于两次淬火带来的成本偏高难题,吨钢降低热处理成本400元以上,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做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舞阳新宽厚钢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舞阳新宽厚钢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7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