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7960.3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莆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低碳动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侯奇慧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电 系统 二次 电池 侦测 通讯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和一种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的远程侦测方法,其中,该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包含一不断电系统,该不断电系统包含一主电池模块及至少一子电池模块,其中,该主电池模块与该子电池模块耦接,据使该子电池模块对该主电池模块传送该子电池模块的第二电池数据,该主电池模块对一云端服务器传送该第二电池数据及该主电池模的第一电池数据,以供一远程管理模块于远程侦测该主电池模块及该子电池模块。该主电池模块侦测其内建的第一储电单元,该子电池模块侦测其内建的第二储电单元,并由该通讯单元向云端发送该第一电池数据及该第二电池数据,以提高该不断电系统检测及维修的方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断电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通常简称为UPS),进一步而言,尤指一种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及使用该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执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断电系统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基地台、ATM自动提款机、医疗用的维生设备或监测设备等各种领域,不断电系统主要由二次电池所组成,各种必需持续获得电力保持运作的设备,除了利用市电作为运作所需电力的来源外,亦需配置不断电系统,当维修、跳电、断电等状况发生,导致设备无法持续由市电电网获取电力时,不断电系统可及时对设备供应电力,避免设备停止运作,引发各种灾害或损失。
不断电系统于平日处于待机状态,事件发生(电网停止供电)时始对设备供应电力的特性,容易使得设备维护者疏于注意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是否保持在效能良好的状态,待事件发生时,始发现不断电系统无法可靠地供应电力,此时灾害或损失已然发生,只能通过紧急抢修避免灾害或损失的影响程度扩大,然而,移动电话基地台分散配置于各处,且难以在各个基地台的附近均配置相应的维修人员,一旦某基地台发生断电事故,而该基地台的不断电系统无法供应电力时,始由各地区的维修团队派员前往维修,路途耗费时间,也就使得基地台断讯事件不易尽快解决。
为免除前述不断电系统在需要时无法供应电力的问题的发生机率,可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维修人员至各种配置有不断电系统的设备处所,对不断电系统的所配置的二次电池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更换效能耗弱或损坏的二次电池,但是,此种巡检模式所耗费的人力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自动侦测二次电池的状态,并将侦测所得向云端传送,提高不断电系统检测及维修的方便性。
为满足预期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该不断电系统的二次电池侦测及通讯装置,包含一不断电系统,该不断电系统包含一主电池模块及至少一子电池模块,其中,该主电池模块与该子电池模块耦接,据使该子电池模块对该主电池模块传送该子电池模块的第二电池数据,该主电池模块对一云端服务器传送该第二电池数据及该主电池模的第一电池数据,以供一远程管理模块于远程侦测该主电池模块及该子电池模块;
该主电池模块包括一第一储电单元、一第一侦测单元、一第一处理单元、一通讯单元及一第一数据传输单元,其中,该第一储电单元与该第一侦测单元耦接,该第一侦测单元、该通讯单元及该第一数据传输单元分别与该第一处理单元耦接,该第一数据传输单元与该通讯单元耦接;
该第一储电单元由数个第一电池组串联构成,各该第一电池组分别为二次电池,据此储存并输出电能;
该第一侦测单元具有数个第一侦测器,分别用于侦测各该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电压值、第一内阻值及该第一储电单元的第一温度值,并向该第一处理单元传送该第一电压值、该第一内阻值及该第一温度值;
该第一处理单元为微处理器,该第一处理单元将该第一电压值及该第一内阻值分别与相应的各该第一电池组的标识符绑定,将该第一温度值与该第一储电单元的标识符绑定,据此处理为该第一电池数据,并对该通讯单元传送该第一电池数据;
该通讯单元为无线通信器,用于对该云端服务器传送该第一电池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低碳动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低碳动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79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