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堇青石载体表面生成耐高温催化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9189.3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钱光人;张佳;吴健忠;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萍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B01J37/08;B01J37/34;B01J35/10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殷康明 |
地址: | 337016 江西省萍乡***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石 载体 表面 生成 耐高温 催化剂 方法 | ||
1.一种在堇青石载体表面生成耐高温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十二烷基硫酸钠、D-苯丙氨醇以及水混合配置溶液,所述溶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D-苯丙氨醇以及水的摩尔比为1:(0.6-1.5):1:2000;
2)将堇青石载体及二氯化铜放入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所述,堇青石载体与二氯化铜质量比为100:(3~5),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所述二氯化铜的摩尔比为1:60;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所述氢氧化钠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然后将溶液加热至120℃反应8-12h,过滤后得到固体;
4)将步骤3)的得到的固体烘干,烘干后固体以等体积法浸渍2-3h,浸渍使用的溶液含有2-4mol/L的硝酸镧及1-2mol/L的柠檬酸;
5)将步骤4)浸渍后的固体取出,进行微波干燥;
6)将步骤5)微波干燥后的固体在300-400℃的条件下进行煅烧;
7)将步骤6)中煅烧后的固体在600-800℃的条件下进行煅烧,煅烧后在堇青石载体表面得到耐高温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将十二烷基硫酸钠、D-苯丙氨醇以及水混合配置溶液,所述溶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D-苯丙氨醇以及水的摩尔比为1:(0.8-1.3):1:2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将十二烷基硫酸钠、D-苯丙氨醇以及水混合配置溶液,所述溶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D-苯丙氨醇以及水的摩尔比为1:1:1:2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堇青石载体及二氯化铜放入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所述,堇青石载体与二氯化铜质量比为100:4,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所述二氯化铜的摩尔比为1: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所述氢氧化钠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然后将溶液加热至120℃反应10h,过滤后得到固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将步骤3)的得到的固体烘干,烘干后固体以等体积法浸渍2h,浸渍使用的溶液含有3mol/L的硝酸镧及1mol/L的柠檬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将步骤4)浸渍后的固体取出,晾干后,再进行微波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萍乡)研究院,未经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萍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91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