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频分复用的分布式光纤探测脉冲编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9440.6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鑫;孙维;王璇;孙中光;戴书球;钟宇;张宇;谭一川;梁帅;陶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1 | 分类号: | H04B10/071;H04B10/524;H04L1/00;H04L27/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005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频分复用 分布式 光纤 探测 脉冲 编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分布式光纤探测脉冲编码方法,包括:S1、获取信号源发送的多组编码脉冲光信号,确定输出序列;S2、对输出序列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多个分层输出序列;并分别对每个分层输出序列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处理,得到每个分层输出序列对应的信息序列;S3、按照预设概率分布规则,将每个分层输出序列对应的信息序列映射到正交幅度调制QAM星座图上,得到光纤信号;S4、依次采集光纤信号以及由待测光纤返回的多组背向散射信号,并获取多组检测数据;S5、对采集到的多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发明采用概率成形技术优化星座图分布,降低了光纤信号传输的能量损耗,提高了信道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分布式光纤探测脉冲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光时域反射仪(OTDR)是通过背向散射和反射信号测量光纤传输特性的仪器,随着光纤通信中继距离不断增大,对OTDR的动态范围(光纤初始端信号散射强度与噪声峰值之间的分贝差)要求也不断增加,动态范围越大,可测量的光纤距离越长。由于时间的限制,通过增加累加次数提高动态范围,但累加次数只能取有限值;通过增加光脉冲宽度提高动态范围,会降低分辨率。
对此,中国专利CN104048684A公开了一种基于编码脉冲光信号的OTDR方法,用于对待测光纤进行检测,包括步骤:向待测光纤依次发送多组编码脉冲光信号,编码脉冲光信号是指包含伪随机序列编码的脉冲光信号;依次采集由待测光纤返回的多组背向散射信号,获取多组检测数据;对采集到的多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最优的OTDR曲线图和事件列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多组编码脉冲可以对近距离处的光纤使用高分辨率编码,对远距离光纤使用大动态范围编码,对不同距离处的事件使用不同编码脉冲进行测试分析,提高了相关OTDR的性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的同时检测。但是,为了提升信息传输的性能,目前广泛采用非正交的频分复用(GFDM)技术,由于GFDM系统的子载波间是非正交的关系,导致子载波间的互相干扰会比较大,导致信道传输性能损失较大、信道容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分布式光纤探测脉冲编码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信道传输性能损失较大、信道容量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基于频分复用的分布式光纤探测脉冲编码方法,包括:
S1、获取信号源发送的多组编码脉冲光信号,编码脉冲光信号是指包含伪随机序列编码的脉冲光信号,并对编码脉冲光信号进行概率成形处理,确定输出序列;
S2、对输出序列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多个分层输出序列;并分别对每个分层输出序列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处理,得到每个分层输出序列对应的信息序列;
S3、按照预设概率分布规则,将每个分层输出序列对应的信息序列映射到正交幅度调制QAM星座图上,得到光纤信号;
S4、依次采集光纤信号以及由待测光纤返回的多组背向散射信号,并获取多组检测数据;
S5、对采集到的多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最优的OTDR曲线图和事件列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1)采用概率成形技术优化星座图分布,降低了光纤信号传输的能量损耗,提高了信道容量;通过可变码率的LDPC编码技术,可以使信道编码更加灵活,提高了编码效率,在提高信道容量的同时提高了误码性能。
(2)与此同时,使用多组编码脉冲,对近距离处的光纤使用高分辨率编码,对远距离光纤使用大动态范围编码,针对不同距离处的事件使用不同编码脉冲进行测试分析,对所有距离处的事件测量都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全方位提高了相关OTDR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94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组装LED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血液科用注射器发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