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鞋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9679.3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旭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23/28;C08K5/14;C08K5/098;C08K5/11;A43B1/10;A43B3/26;A43B3/36;A43B3/02;A43B3/06;A43B7/12;A43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鞋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雨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泡雨鞋,雨鞋由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组成,所述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的共混比例为8:2,所述丁晴橡胶由100份生胶、4份防老剂、2.5份硫化剂、22.5份补强填充剂和10份增塑剂组成,生胶为50%丙烯腈含量的NBR橡胶,防老剂选择SP‑C,所述硫化剂选择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补强填充剂选择甲基丙烯酸镁MDMA,所述增塑剂选择癸二酸二辛酯DOS,按这种配方选择丁晴橡胶和共混胶的抗老化性能最好,鞋身本体顶部设有拉链,可以通过拉链连接加长筒,适用性强,且鞋身本体上设有连接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脚踝处的粗细,连接不同的连接扣,使鞋身本体与使用者脚踝紧贴,方便行走,鞋身本体上还设有照明灯,方便使用者在黑夜行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鞋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雨鞋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雨鞋,传统意义上是在雨天穿着的鞋子。根据鞋筒的高低分为矮靿、中靿和高靿。普通人常穿的是中、矮靿雨鞋,其筒高最高也才达到脚踝以上10cm左右,而有些特殊工种的职业人员需要筒高达到膝盖部位的高靿雨鞋作为劳保用品,由于高靿雨鞋防水、隔离保护的需求,其透气性能往往较差,穿着极为不舒服。
现有的雨鞋大都是橡胶制成,不同的橡胶配方成分对雨鞋的抗老化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鞋,雨鞋由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组成,所述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的共混比例为8:2,所述丁晴橡胶由100份生胶、4份防老剂、2.5份硫化剂、22.5份补强填充剂和10份增塑剂组成,所述生胶为50%丙烯腈含量的橡胶,所述防老剂选择,所述硫化剂选择过氧化二异丙苯,补强填充剂选择甲基丙烯酸镁,所述增塑剂选择癸二酸二辛酯,按这种配方选择丁晴橡胶和共混胶的抗老化性能最好,鞋身本体顶部设有拉链,可以通过拉链连接加长筒,适用性强,且鞋身本体上设有连接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脚踝处的粗细,连接不同的连接扣,使鞋身本体与使用者脚踝紧贴,方便行走,鞋身本体上还设有照明灯,方便使用者在黑夜行走。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雨鞋,所述雨鞋由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组成,所述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的共混比例为8:2;
所述丁晴橡胶由100份生胶、4份防老剂、2.5份硫化剂、22.5份补强填充剂和10份增塑剂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生胶为50%丙烯腈含量的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防老剂为。
进一步的,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进一步的,补强填充剂为甲基丙烯酸镁。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癸二酸二辛酯。
进一步的,所述鞋身包括鞋身本体,所述鞋身本体顶部设有拉链,所述鞋身本体上方设有加长筒,所述加长筒通过拉链和鞋身本体连接,所述鞋身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带,鞋身本体的另一侧设有这列分布的连接扣子扣,所述连接带上设有连接扣母扣,所述鞋身本体的前侧设有照明灯,照明灯的侧方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设置在鞋身本体上,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的底部设有阵列分布的防滑皮纹。
一种雨鞋生产工艺,具体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配方将生胶加入塑炼设备中,然后依次加入防老剂、补强填充剂、硫化剂和增塑剂,操作塑炼设备升温搅拌,温度控制在110℃,,将所有配方混合均匀后静置,待混料膨化后出料,冷却至常温,得到丁晴橡胶;
S2:将丁晴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按比例依次加入混炼设备中机械共混,得到共混胶;
S3:将共混胶加入橡胶颗粒机中,获得橡胶粒子,橡胶颗粒机的机身温度控制在130℃,挤塑橡胶颗粒机的机头温度控制在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旭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旭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9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