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0019.7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龚小平;赵昌;谭成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J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顶棚 天窗 安装 结构 | ||
1.一种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帘滑块与遮阳板导轨的固定结构、顶棚天窗边缘内侧的固定结构和遮阳板撞击异响的固定结构;
所述遮阳帘滑块与遮阳板导轨的固定结构包括遮阳帘(1)、遮阳帘杆(2)、第一滑块(3)、卷帘机构(4)和遮阳帘导轨(5),两个所述遮阳帘导轨(5)左右间隔平行设置,卷帘机构(4)设置在遮阳帘导轨(5)的一端,且卷帘机构(4)与遮阳帘(1)的固定端连接,遮阳帘(1)的另一端设置有遮阳帘杆(2),遮阳帘杆(2)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第一滑块(3)与遮阳帘导轨(5)连接,第一滑块(3)能在遮阳帘导轨(5)内前后移动,带动遮阳帘(1)绕卷帘机构(4)收起或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第一滑块(3)的外侧面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筋(3a),所述凸筋(3a)的顶部为平面,每个凸筋(3a)顶部粘结有软性材料(3b),当第一滑块(3)安装后,软性材料(3b)刚好抵在遮阳帘导轨(5)上;
所述顶棚天窗边缘内侧的固定结构包括环绕天窗玻璃(B)设置的若干个卡槽(9)和顶棚(7)天窗开口(7a)设置的若干个卡子(8),所有卡槽(9)安装在天窗玻璃(B)的滑轨支架(10)的底侧,滑轨支架(10)的顶侧设有供天窗玻璃(B)滑动的滑槽(10a),滑轨支架(10)安装在汽车顶盖(C)内侧的顶部,所有卡子(8)安装在顶棚(7)的背面,所有卡子(8)卡入对应的卡槽(9)中,从而实现顶棚(7)环绕天窗玻璃(B)的部分在天窗玻璃(B)上的固定;
所述遮阳板撞击异响的固定结构包括遮阳板(11)、遮阳板导轨和第二滑块(12),两个所述遮阳板导轨左右间隔平行设置,遮阳板(1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滑块(12),且第二滑块(12)能在遮阳板导轨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二滑块(12)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设置有垂向弹性凸包(12a),第二滑块(12)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置有横向弹性凸包(12b),第二滑块(12)上还设置有能卡接遮阳板(11)的卡槽,当遮阳板(11)安装到位后,垂向弹性凸包(12a)和横向弹性凸包(12b)直接抵在遮阳板导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3a)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凸筋(3a)的长度介于第一滑块(3)长度的3/5~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材料(3b)采用毛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1)上还前后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条(6),且支撑条(6)与遮阳帘(1)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玻璃(B)呈矩形,天窗玻璃(B)的每个侧边对应设置一个长条形的卡槽(9),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卡子(8)共用一个卡槽(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卡子(8)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9)的两侧设有裙边(9a),所述裙边(9a)设有安装孔,所述卡槽(9)通过穿过安装孔的紧固件固定在滑轨支架(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弹性凸包(12a)和横向弹性凸包(12b)呈拱形,且沿着第二滑块(12)的纵向设置,所述垂向弹性凸包(12a)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横向弹性凸包(12b)设置有一个,且长度介于第二滑块(12)长度的1/2—3/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2)的材料采用PA66+15%的玻璃纤维或者PA66+30%的玻璃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顶棚天窗异响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弹性凸包(12a)采用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且两端的宽度与第二滑块(12)的宽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00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页岩油气井耐高温弹韧性水泥浆体系
- 下一篇:一种新型齿轮室输油结构